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舟山市岱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6来源:舟山市岱山县统计局 点击:
综合 国民经济取得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4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增速与定海区并列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4.11亿元,增长24.9%,其中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7.8%。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9.2:30.0:40.8调整为26.4:32.1:41.5。2005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2382元,约2773美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05年,全县海洋经济增加值为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2%。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0.2%。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18.8%,其中增值税增长1.1倍,企业所得税增长42.3%,个人所得税增长31.4%,营业税增长29.8%。地方财政支出4.24亿元,增长12.3%。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4%,涨幅回落7.4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 城乡就业稳步推进。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和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439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9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186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16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924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72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252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金、人才、水资源等要素制约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脆弱,综合竞争实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群众就业观念还未根本改变,渔农村转产转业难度仍然很大,就业压力仍然较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特别是渔农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有待加强;海洋环境资源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渔业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我县渔业生产克服油价上涨、资源海况不良、养殖面积缩小和远洋船只调减等不利因素,以渔业增产、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渔业生产结构,加强规范化管理,使全县渔业生产在困境中保持稳步发展。全县渔业总产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8.3%;水产品总产量33.3万吨,比上年减少7.8%。(主要水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作业方式不断改善,渔民双转工作有序推进。2005年,全县新成立了5家渔业专业合作社,淘汰减少渔船72艘,转产转业渔民476人。水产养殖向名优品种和精深化方向发展,新改造标准围塘1030亩。2005年,全县实际水产养殖面积3.94万亩,产量1.48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9.5%和43.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37万亩,产量1.3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9.5%和43.7%。 渔业生产能力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县拥有机动渔船2362艘,比上年增长0.5%,渔船总吨位25.77万吨,比上年下降5.9%,总功率68.71万马力,比上年增长8.9%。其中捕捞渔船2149艘,比上年增加20艘,总吨位23.8万吨,总功率53.05万马力,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7.9%。 农林牧业 农林牧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结合我县实际,抓好海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打造獐驯养繁育、畜禽规模饲养、无公害蔬菜生产、林木种苗培育四大基地,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挖掘特色产品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年,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总产值0.97亿元,增长8.5%;林业总产值0.05亿元,增长11.9%;牧业总产值0.56亿元,增长7.9%。(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总播种面积4649公顷,比上年下降1.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8公顷,粮食产量0.98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9%和8.6%。油料、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经受了自然灾害的考验,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2005年,全县造林面积2730亩;零星植树5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万亩;封山育林面积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7%。 继续推进畜牧产业化。200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5.58万头,比上年增长5.1%。全年肉类产量3027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2467吨,比上年增长12.4%。禽蛋产量1478吨,比上年增长5.3%。进一步做大做强獐产业,年末獐存栏1252头,比年初增加44头。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抵御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投入劳力189万工,完成土石方191万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8.0%和1.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8%;当年机耕面积1.41万亩,比上年下降1.4%,占耕地面积的38.9%;农村用电量353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51吨,比上年增长37.6%。 工业、盐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海岛港口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船舶修造业为龙头的工业经济迅速壮大。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7.0%。七大主导行业发展加快。2005年,七大主导行业实现总产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占全部工业的69.3%。产销衔接良好,全县工业销售产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产销率97.6%。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工业份额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总产值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60.5%,高于轻工业增速46.3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比重57.7%,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临港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2005年,全县临港工业总产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高出全县工业增幅18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3.8%,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0.9%。船舶工业高速增长,实现产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倍,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15.3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家,比上年增加2家,产值在0.5亿-1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比上年增加4家。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高。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70.0%,其中利润总额1.18亿元,增长2.41倍。全年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206.71分,比上年提高47.3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