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文山州富宁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文山州富宁县统计局 点击: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保费收入723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7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36万元,增长98.2%。全年保险赔付额为224万元,下降17.6%,其中:财产保险支付已决案赔款158万元,下降10.2%。支付人身保险赔款66万元,下降31.3%。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855期44800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6.5%和29.7%。八角实用科技研究和试验以及科技扶贫示范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咨询应用12万亩。各行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54764人,增长3.3%,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40842人,占在校生74.6%。在校学生中,普通中学在校生15974人,增长29.9%;职业中学在校生891人,下降43.8%;小学在校生37899人,下降3.2%。学龄儿童入学率99.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4.8%,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3.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县教职工人数达3409人,增长7.7%,其中专任教师2983人,增长3.8%。普通中学的高中、初中专任教师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都明显上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校舍建设面积达到29.1万平方米。积极巩固扫盲成果,文盲率由上年的2.08%,降至1.52%。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2年,文化系统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实施“精品工程”,全力推出我县的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加工提炼壮族民歌《驮娘江畔》、瑶族舞蹈《行朝舞》、《背箩里的声音》、壮族舞蹈《壮扇舞翩跹》、小壮剧《憨憨戏主》和《百鸟山》等歌舞剧目,其中部份优秀节目获省州奖励。广场文化、民族文化汇演丰富多彩,同时还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壮剧团全年共演出62场,观众达93000余人(次)。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万余册,出版《富宁报》48期22.6万份。 广播电视业稳定发展。年内新增“211”站23座,全县年末达432座。光缆到乡5个,光缆总线长121公里,在5个乡镇15个村新建15个有线电视小片网。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84%。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2个,共有病床339张,卫生技术人员469人,其中医生425人。卫生防预方面,通过加强防治和监测,全县无重大流行病发生。同时县乡村卫生三级防保网络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对全县有污染矿区40个开采生产厂进行宣布停产整顿,取缔非法金矿点3个,责令停产关闭的矿点8个。炸封非法矿洞46个。全县执行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4个。出台了《富宁县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使我县环保目标更明确。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全县年内人口出生率13.3‰,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7.1‰,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384667人,比上年增加2756人,其中:乡村人口363240人,少数民族人口294210人,占总人口的76.5%。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8元,增长10.1%。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939.8万元,增长7.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1874元,比上年增长12%。 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县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36元,比上年增加99元,增长13.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6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有敬老院7所,收养人数44人,由集体共养散居孤老残幼人员539人。民政部门安排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8万元,领取人数30563人。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达311户224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373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021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属统计部门的已是年报法定数,涉及其他部门的数据若有变动以小年鉴数据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额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