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镇沅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普洱市镇沅县统计局 点击:
(二)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9361万元,比年初增长18.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1753万元,比年初减少5.3%;农业存款余额为9299万元,比年初增长108.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3966万元,比年初增长23.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7618万元,比年初增长9.1%,其中: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869万元,比上年减少14.1%。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146139万元,比上年增长21.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为149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货币净投放为3299万元,比上年减少43.5%。 (三)保险事业稳步发展 2004年,各种保费收入为754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企业财产险收入为86万元,比上年下降13.1%;运输工具险收入为274万元,比上年增长35.0%;人寿险收入为313万元,比上年增长35.5%。2004年保险赔偿支出为405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企业财产险赔偿支出51万元,比上年下降51.4%;人寿险赔偿支出为18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非公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低,仍处于最小、较差的状态,而且,多分布于第三产业中。2004年,注册个体私营经济2095户(有证),比上年增长7.8%。按性质分:个体经济2068户,私营企业27户,分别增长7.3%、107.7%。按产业分:第二产业228户,第三产业1867户。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256户,工业227户,社会服务业210户,住宿餐饮业361户,交通运输业18户,其他行业23户。从业人员3554人,比上年增长32.7%;注册资金7218万元,比上年增长92.5%。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共向国家缴纳税收1057.4万元,比上年增长7.9%,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36.7%,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70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增长18.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比上年上升5.2个百分点。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教育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小学115所。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092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6142人,年内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人数达812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六年完学率和初中三年完学率分别达到99.2%、91.6%、和94.7%。2004年高考上线人数320人,比上年增加87人。实际录取重点院校46人,一般本科院校180人,录取大学专科139人,共365人,占高中毕业生506人的72.1%。 (二)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电视、录象普及率得到较大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2004年末,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共放电影216场次,观众达1.1万人次;送电影下乡免费放映721场次,观众达10.8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1.5%,广播覆盖率达85%。《镇沅》共发行67600份。 (三)卫生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随着村级卫生室建设工作的完善和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2004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病床床位19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215人,注册护士89人,药剂人员15人,检验人员11人。 (四)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意识普遍提高 2004年,全县有体育教师165人,其中专职87人。有篮球场154块,体育场2块,非标准小足球场12块,非标准乒乓球台50个,门球、地掷球场各2个,乒乓球房和健身房各1个。中老年健身运动异常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健身意识普遍提高,全县基本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 九、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 (一)人口增长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达2051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339人,占总人口的10.4%;农业人口183819人,占总人口的89.6%。全年共出生人口2431人,出生率为11.87‰,比上年上升1.5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214人,死亡率为5.93‰,比上年上升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4‰,比上年上升1.37个千分点。 (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 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全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35192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30637人,综合节育率为87.06%,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其中,施行计划生育长效手术29477例,长效避孕率为83.76%,同比上升0.79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施行长效手术1882例,计划生育率为97.9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4年末全县共有职工人数8969人,比上年减少3.3%;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100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065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80元,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8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人均现金纯收入为674元,人均实物纯收入为564元。 (二)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 2004年末,全县共有3381名离退休人员参与了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8%;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总额5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共有169个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00人,收缴资金89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683人,发放金额为110万元。 总体上看,全县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经济总量(GDP)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但是,由于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经济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总量小,人均GDP远低于全省水平、距全市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县乡财政十分困难;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特别是服务业发展远不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因灾因病返贫人数较多,扶贫济困任务艰巨;重点项目储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难以实现较快增长;城镇的带动、辐射能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任务很重,部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和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仍然存在,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