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宁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普洱市宁洱县统计局 点击: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统计局 2007年7月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抓紧抓好各方面工作的落实,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水平不高;工业经济规模小,支撑力弱;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市镇建设滞后,城市化水平不高;财政收支平衡困难,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1256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7%。人均生产总值达6696元,比上年增加1138元,增长14.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94%,其中:工业增加值22128万元,增长27.83%;建筑业增加值9355万元,下降5.7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3.8:24.3:41.9调整为34.5:25.0:40.5。第一、二产业比例提高,第三产业比例有所下降。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把“三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风调雨顺,自然灾害相对较少,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稳定,经济作物发展较快。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328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67%,增幅同比提高12.86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产增收。烤烟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9016吨,比上年增加854吨,增产1.25%。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资源林政管理得到加强。2006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2617公顷,木材产量(含薪材)231157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3.77%;松脂产量14091吨,增长74.26%。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0519吨,比上年增长1.76%;水产品产量为1261吨,比上年增长0.4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492万瓦特,比上年增长5.54%;大中型拖拉机475台,小型拖拉机718台。农业机耕、机耙、机播、机灌面积及机收面积不断扩大。全年农村用电量512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折纯)量2622吨。农田水利建设得到继续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9580公顷。 三、工业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我县工业由于加大产业培植,开拓产品市场,全年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4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12%。从规模以上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6929万元,增长57.55%;重工业完成产值46628万元,增长35.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产值4116万元,下降29.68%;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48万元,下降81.96%;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259万元,下降54.85%;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4203万元,增长43.31%;其他企业完成产值22722万元,增长62.18%。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1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3558万元,增长37.9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0%,比上年下降0.9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52437万元,增长48.32%;实现利税总额3425万元,增长102.18%。企业亏损面为44.44%,比上年下降28.8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但由于建筑安装工程量下降,对地方生产总值增长有一定影响。2006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472万元,比上年增长8.3%,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9506万元,下降6.96%;其它单位投资12581万元,增长2.44倍%;私人投资3385万元,下降48.86%。全年施工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相对较好。 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崖羊山电站建成发电,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功能得到很大提升,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和社会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355万元,比上年下降5.7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3万平方米,增长8.8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8万平方米,增长10.37%。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932万元,比上年增长8.6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784万元,增长9.0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148万元,增长6.6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8万元,下降96.99%;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91万元,下降22.36%;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25887万元,增长11.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644万元,增长8.78%;餐饮业零售额5960万元,增长8.69%;其他行业零售额328万元,增长3.85%。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2006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涨幅比上年低3.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下降6.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居住类价格上涨6.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1%。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211万元,比上年增收3586万元,增长54.13%。其中:地方收入6556万元,增收1905万元,增长40.96%,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收入3655万元,增收1681万元,增长85.16%。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065万元,比上年增支6299万元,增长27.67%。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保证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 金融机构存款高速增长,贷款保持稳定。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00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02%,增幅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85197万元,增长19.30%,企业存款18571万元,增长23.42%。各项贷款余额为83491万元,比上年增长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