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墨江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普洱市墨江县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和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顽强拼搏,促进了全县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初步核算,200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94210万元(含元磨路建设增加值3530万元,龙马、崖羊山、居甫渡电站增加值103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2%(下同);剔除元磨路建设增加值后的生产总值是90680万元,按同口径计算(与上年不含元磨路建设增加值相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92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1931万元,下降20.6%,按同口径计算增长36.9%;第三产业增加值32187万元,增长5.9%。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上年27.9:39.1:33.0调整为31.9:33.9:34.2(含元磨路建设增加值)。人均GDP为2680元,比上年增加41元(不含元磨路建设增加值人均GDP为2580元,比上年增加540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项基础设施仍然脆弱;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外向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较慢;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单薄,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不安定因素和热点、难点问题增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份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经济效益较差;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根据中央出台的“六项”支农强农政策措施,县委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植,在小春减产的不利形势下,实现了全年粮食增产的良好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3398吨,比上年增产2.4%,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74千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793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县完成造林面积633公顷,比上年下降72.6%(上年有退耕还林面积1964公顷),森林覆盖率49.37%。农村能源建设取得好成绩,本年新建沼气池3012口,本年新建节能灶885眼;木材采伐得到有效控制,年内采伐木材24.4万立方米(含商品材、薪材),比上年下降14.2%。 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畜禽产品产量不断增长。由于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和畜禽产品产量不断增长,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本年畜牧业产值达11691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108吨,比上年增长27.4%;水产养殖面积3500亩,比上年增长2.4倍。 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地方财政用于农林水利气象方面的支出2771万元,比上年增长32.5%;金融机构发放的短期农业贷款余额8062万元,比上年多贷561万元,增长7.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501吨,增长6.1%;农药施用量79吨,增长19.7%;农村用电量552万千瓦时,增长9.3%。年末,全县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776.95万瓦特,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8台,新增畜牧业机械1929台,新增农副产品动力机械495台,新增农副产品作业机械691台,新增农用运输车71辆。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工业生产下滑。由于矿业资源枯竭、黄金品位下降,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产品质量和市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2004年1-12月全县仅完成工业总产值19661万元,按新发展速度计算比上年下降18.1%(下同);实现增加值965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34.6%。从规模以上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3614万元,下降10.6%;重工业完成产值12496万元,下降25.9%。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完成产值3328万元,下降10.4%;集体工业完成产值3053万元,增长31.5%;股分合作企业完成产值1347万元,下降6.7%;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8382万元,下降38.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县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18%,比上年下降43.83个百分点;综合指数的七项构成指数中有六项指数比上年下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1.0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下降1.98个百分点,资产负责率下降2.6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4.5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下降8741元/人;产品销售率增长2.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549人,实现产值3354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1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7%;全县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78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61万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上报口径完成投资37981万元,元磨公路完成投资13765万元,龙马、崖羊山、居甫渡电站完成投资35215万元(按淹赔比例计算)。在完成的投资额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6928万元,比上年少投资56014万元;集体经济完成投资4821万元,比上年多投资2922万元;城乡个人投资2428万元,比上年多投资338万元;其他经济完成投资52784万元,比上年多投资44913万元。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泗南江电站完成投资17110万元,常林河水完成投资2351万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企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拥有民用车8127辆,其中汽车2763辆,摩托车4202辆,拖拉机588辆。货物运输量45.9万吨,比上年下降44.0%;货物运输周转量3442.5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5.0%;旅客运输量54.2万人,比上年增长5.7%;旅客周转量4607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5.2%。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2326公里(不含村组公路),其中等级路1306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达3512万元,比上年下降1.5%。局用交换机容量22640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669户,固定电话普及率5.6部/百人。年末因特网注册用户达883户,比上年增长59.4%。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9.3万人,比上年增长35.6%;旅游住宿设施实现营业收入1350万元,比上年下降4.2%。 六、国内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