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澜沧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普洱市澜沧县统计局 点击: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局 2007年5月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4435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27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0051万元,增长32.9%;第三产业增加值48257万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40.05:27.03:32.92调整为36.34:32.41:31.25,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5.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6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现价)达82296万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量达163220吨,比上年增产2616吨,增长1.6%;油料产量1291吨,比上年增长8.0%。茶叶产量6374吨,比上年增长12.2%;甘蔗产量60.76万吨,增长12.9%。 林业有新的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人工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造林340公顷。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5791吨,比上年增长6.5%。全年生猪出栏219955头,增长5.6%;大牲畜出栏19136头,下降7.9%;羊出栏3911只,增长18.2%。年末,大牲畜存栏183925头,比上年增长2.3%;生猪存栏365497头,比上年下降2.9%;羊存栏15996只,比上年增长4.4%。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273吨,比上年增长5.2%。 农业生产条件有新的改善。2006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850万瓦特,比上年末增长6.9%;大、中、小型拖拉机3249台,比上年末减少172台;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0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39座,库容达4028万立方米。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个私经济增势强劲。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为38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现总产值31770万元,增长21.6%。2006年末,个体工商户达5431户,比上年减少32户;私营企业148户,比上年增加26户;个私经济从业人员1571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746(现价,下同)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值24074万元,比上年下降0.03%;集体工业产值477万元,增长20.5%;其他工业产值44195万元,增长43.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8572万元,比上年增长39.2%;重工业产值40174万元,增长15.3%。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亏损企业为3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 建筑业稳中有升。全县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员8871人,平均人数443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6300万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588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865万元(含糯扎渡电站及思澜公路投资),比上年增长36.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110770万元,增长60%;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463万元,下降6.6%;其他经济类型投资9042万元,下降54.6%。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货运量167万吨,比上年下降35.5%;货物周转量9296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9.0%;客运量87万人次,下降10.3%;旅客周转量12897万人公里,增长84.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6137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年末电话用户达88135户,比上年增加14987户。其中移动电话(含小灵通)达到59547户,比上年增加7354户,增长14.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县25138.2万元,增长12.3%;县以下16759万元,增长1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2.45万元,下降51%;集体经济344万元,下降21.3%;个体私营经济37220.6万元,增长18.8%;其他经济2560.2万元,增长3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174.2万元,增长10.9%;餐饮业5507.4万元,增长21.5%;其他行业215.6万元,增长20.0%。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834.1万元,比上年增长50.0%。其中:出口3822.5万元,增长84.7%;进口1011.6万元,下降17.1%。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3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68万元,增长36.3%。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660万元,比年初增长34.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572万元,增长12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696万元,增长2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2613万元,比年初增长22.6%。其中:短期贷款13041万元,增长3.9%;中长期贷款24159万元,增长117.3%。全年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418039万元,现金支出430205万元,投放12166万元。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减少。全年保费收入1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1万元;寿险保费收入548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2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443万元;寿险给付386万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2006年,全县有各类学校330所,在校学生599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有线电视入户率12.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数(含卫生院)22个;医院床位数500张;卫生技术人员57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57人。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8.5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67%,比上年增加1.6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