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江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普洱市江城县统计局 点击: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76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9.4%,建筑业由于李仙江梯级电站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拉动建筑业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5.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万平方米,减6.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万平方米,增长4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8万平方米,增长4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03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24.2%;全县拥有民用汽车872辆,比上年增加136辆,货物运输量达22万吨,比上年增10.0%,旅客运输量22万人,比上年增4.8%。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带动出租车、正三轮摩托车的发展。年末拥有出租车31辆,正三轮摩托车102辆,货三轮摩托车109辆。 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5万元,比上年下降13.6%。全年订销报纸545261份,减11.9%;订销杂志36118份,减36.8%;收寄函件718582份,减58.2%;收寄特快专递4428件,增长71.6%。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2863万元,比上年增8.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11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60.5%。 信息传输快速发展。全县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达到25918户,比上年增长2.4%,其中本地电话用户15118户,移动联通用户10800户。全年完成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业务总量2286万元,比上年增154.0%。 批发零售餐饮业:全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64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17.7%。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按销售地区分:城市实现零售额8856万元,增长9.0%,农村实现零售额4106万元,比上年增14.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571万元,减52.7%;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实现零售额612万元,减11.4%;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5289万元,增长16.7%;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5558万元,增长18.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425万元,增长6.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7万元,增长80.9%;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60万元,下降5.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新型业态进一步发展,各种连锁店、超市、便利店遍布城乡,方便了人民生活,促进居民消费。 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66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18.7%。 信贷投放明显收缩。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8800万元,比年初减少5722万元,下降16.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9037万元,比年初减少1719万元,下降16.0%;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7344万元,比年初减少4179万元,下降19.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3593万元,比年初增加10867万元,增长33.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2167万元,比年初增加6805万元,增长126.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672万元,比年初增加3534万元,增长19.5%。 保险市场平缓发展。年末,全县有保险公司2家,全年保费收入828万元,比上年增4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8万元,增长5.0%,人身险保费收入510万元,增长82.1%;财产险保险金额为35278万元,比上年增63.8%,已决赔款281.8万元,比上年增16.0%;人保保险金额56203万元,比上年减30.4%,已决赔款218万元,比上年增156.5%。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3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2.5%。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3万元,商品房开工面积279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288平方米,全县房地产开发业开始崛起。 三、对外开放。 进出口:对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全年实现贸易进出口总额53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出口301.46万元,比上年增12.5%,进口229.7万元,比上年增7.7%。 经济技术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好成绩。随着招商引资环境政策的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县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全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个,合同协议资金81533万元,本年实际到位资金2680万元。 四、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经济: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5983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4%。年末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700户,比上年增16.6%,其中个体户2657户,私营企业43户,分别比上年增16.4%、30.3%。从业人员5214人,比上年增20.3%,其中个体工商户4052人,私营企业1162人,分别比上年增15.4%、41.2%。个体私营户全年上缴税金848万元,比上年增20.2%,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2.3%。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学事业不断发展,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年末全县有21个农牧科技推广站,有科技人员215人,全年共培训实用技术人数641期,3.2万人次。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0万元,比上年增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2004年达到37.1%。 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有小学校数48所,在校学生10418人,专任教师56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升学率91.9%;现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7118人,其中高中生947人,初中生6171人,有专任教师357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37.43%;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301人,专任教师14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教师10人;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数1048人,有专任教师及幼儿辅导人员48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1422人。年内高考录取171人,升学率60.4%。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7万册;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0个,放映场次1283次,观众人次27.73万人。全县电视覆盖率为93%,广播覆盖率90%,有线电视播出节目从质量、数量、内容上都有很大提高;年内《江城报》发行2.6万份。 卫生: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1个,床位23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13人,其中专业医师96人,专业助理医师35人,注册护士65人,药剂人员13人,检验人员16人,其他技术人员25人。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全年财政投入卫生经费977万元,比上年增118.6%。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