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普洱市江城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普洱市江城县统计局 点击:
2003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是全县各族人民在经受了“非典”和“6.28”、“8.26”等灾害的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县委“突出一个实字,抓住一个机遇,坚持三个结合,力争四个突破,做强五个产业,搞好六项工作,促进国民经济更快发展的要求,着力实施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依托资源求发展”。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GDP)3504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127万元,比上年增7.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544万元,比上年增18.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369万元,比上年增12.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6.8∶17.2∶36.0,调整为现在的46.0∶18.7∶35.3。全县生产总值中国有、集体、其他经济成份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2.2∶40.0∶27.8,调整为35.7∶34.3∶30.0。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39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5.7%。其中工业总产值为8610万元,比上年下降2.3%,农业总产值为23789万元,比上年增9.3%。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不高,企业改革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加巨,社会保障事业还待完善。 二、农业、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 指 标 单位2003年比上年±% 1、粮食 #稻谷 玉米 小麦 豆类 薯类 2、油料 其中:花生 3、甘蔗 4、茶叶 5、橡胶 6、水果 7、咖啡豆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33387 21022 9825 533 1287 335 291 275 183741 4473 1048 2495 884-0.05 -5.1 4.7 -3.6 170.9 47.9 18.2 25.0 4.3 16.8 40.4 18.9 -4.6 实现农业增加值1612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7.4%;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3789万元,比上年增9.8%;其中完成农业产值14343万元,比上年增9.8%,林业产值4552万元,比上年增9.8%,牧业产值4644万元,比上年增9.8%,渔业产值250万元,比上年增12.2%,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普遍增长,茶叶、水果、橡胶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好成绩。退耕还林工作扎实有效,天然林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围绕 建立思茅现代林业基地为目标,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主,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荒山造林60000亩,工程造林8000亩,零星造林2000亩。在造林面积中,经济林为10200亩,用材林为62900亩,防护林为6900亩。林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全年橡胶产量达1048吨,比上年增40.4%,水果产量2495吨,比上年增18.9%,木材采伐量80593立方米,比上年增1.3%。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围绕调整畜种结构,冻精改良,提倡圈养,强化防病治病,增加存栏,提高出 栏率和商品率,大牲畜存栏、生猪(存)出栏都有了提高。 畜牧业生产情况如下: 指 标 单位2003年比上年±% 1、肉类总产量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肉 2、大牲畜存栏 #黄牛 水牛 3、大牲畜出栏 4、生猪存栏 5、生猪出栏 6、羊存栏 7、羊出栏吨 吨 吨 吨 吨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只 只3809 2929 541 12 320 53296 20165 32682 8124 75522 41533 1347 5338.9 16.2 -14.1 -67.6 4.6 5.9 9.7 4.0 -14.3 10.1 16.8 -17.6 -42.8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50吨, 比上年增25.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投入农田水利资金3348.9万元,完成各类水利设施2530件,新增灌溉面积1800亩,改善灌溉面积2700亩,解决了7200人,47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182千瓦,比上年增9.5%;大中小型拖拉机95台,农用运输车411辆;手扶拖拉机324台,农用排灌99千瓦,农村电气化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已达到615万度,已通电45个村民委员会,399个合作社,有45个村民委员会通公路;化肥施用 量不断增加,全年化肥使用(折纯)2668吨,地膜覆盖面积249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2537亩。 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7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总产值6370万元,比上年增13.0%,实现利税总额965万元,缴纳税金35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通过深化企业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市场营销, 使工业生产在产值下降的同时,经济效益渐趋好转。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2.3%;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414万元,比上年增33.9%,重工业完成产值319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3%。工业生产在产值下滑同时,经济效益渐趋好转。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36万元,比上年增20.5%;亏损企业亏损额从上年1095万元,下降至948万元,扭亏147万元。从全县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来看,实现工业总产值5489万元,比上年增7.8%,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91.7%,提高到100.2%提高了8.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达37.0%,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4282元,比上年提高了22.4%,企业经济效益渐趋好转。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单位2003年比上年±% 1、白糖 2、酒精 3、饮料酒 4、发电量 5、人造板 6、胶合板 7、砖吨 吨 吨 万千瓦时 立方米 立方米 万块20650 1642 587 2913 360 580 128637.5 45.4 3.9 6.7 28.1 -73.2 -3.8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2003年全县建筑施工企业1个,从业人员366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3万元,比上年减25.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599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410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5.4%、减4.2%。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