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统计局 点击: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统计局 2008年4月21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呈现了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良好态势,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 合 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43亿元,增k">;第三产业增加值82.71亿元,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18:64.45:35.37;第一、第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0.28%、60.37%、39.95%;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0.04%、9.17%、6.07%。 二、农 业 2007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99万元,增长8%。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149.4公顷,与去年减少12.29%,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谷物7081吨,同比降低17.04%、油料628吨、同比增长88.59%,蔬菜52521吨,同比增长9.5%。 主要畜产品:肉类1274.5吨,其中:猪牛羊肉1027.5吨、家禽247吨;禽蛋374吨;牛奶1414.5 吨。年内牲畜出栏头数28479头(只)。 2007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31吨,同比降低1.85%;农用薄膜使用量47.7吨,同比增长22.6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82公顷,同比增长3.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4.13亿元,同比增长17 %;实现工业总产值19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66 亿元,同比增长22.65 %;集体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18亿元,同比降低6.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33.01%;股份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85亿元,增长20.37%,其它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0.52亿元,同比增长3.95%。按轻重行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8.89亿元,增长30.56%;重工业实现产值190.83 亿元,增长20.37%。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2%,其中重工业产销率为99.2 %;轻工业产销率99.16%。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天然气95250万立方米,增长9.48%;天然原油536.25万吨,增长13.61%;发电量13788万千瓦小时,增长24.71%;供热量705.57万百万千焦,增长9.63%。 全区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2.46亿元,比上年降低30.80%。建筑业增加值6.58亿元,同比降低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3%。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看,仍以第三产业投资为主。2007年,我区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1亿元,同比增长102.8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34万元,同比增长8.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猛。2007年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10.55亿元,增长21.21%。 五、交通运输 城市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0.91亿吨公里,增长1.84%,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76.94亿人公里,增长14.32%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7年,消费品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城乡居民消费观念逐步更新,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8.59亿元,同比增长11.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90亿元,同比增长7.16%。 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2007年我市物价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达104.6%,比上年上涨了4.6个百分点。在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其中油脂类上涨34.7%;蛋上涨27.6%;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6.2%;粮食价格上涨5.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了4.3%;居住类价格上涨6.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衣着类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5%。 七、外贸旅游 外贸出口额大幅攀升。2007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5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出口总额26712万美元,同比增长7%;进口总额3642万美元,降低21%。 2007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50393人,比上年增长12.30%;实现国内外旅游收入20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34%。 八、税收与财政 60985万元,同比增长数据);地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80689万元(不含两个开发区数据),同比增长10.24%。 2007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20%,其中:增值税2965万元、营业税16760万元、企业所得税4844万元,个人所得税5341万元,分别占财政收入的6.18%、34.93%、10.09%、11.13%。财政支出45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81万元,增长11.20%;城乡社区事业费7808万元,增长46.70%;教育支出11901万元,增长19。60%,分别占财政支出的26.92%、17.12%、26.09%。 九、社会事业 2007年,我区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年”主题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筹建新市区职业教育中心。率先在全市中心城区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对第78中学、82小学教学楼实施了危房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工作。 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认真组织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娱乐场所、印刷复制等行业的非法经营行为进行了认真查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高度重视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卫生监督和医药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在全国发生严重假冒事件的“人血白蛋白”等药品进行了严密监控,确保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药品安全。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培训、扶贫等工作,成功举办了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大型文化宣传活动。 城区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大“两拆”工作力度,拆除各类违法(章)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拆墙透绿438米,拆除户外违章广告牌匾451块。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效遏止原煤散烧,全年拆并小型燃煤锅炉913台,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65起,有效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