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天山区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区委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工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有力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2005年天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05年天山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经乌鲁木齐市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6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03.61亿元,增长13.6%。“十五”期间,天山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比年均增长10%的目标高1.9个百分点。2005年末三次产业结构为0.14:13.81:86.05。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区私营企业2277户,从业人员9312人;个体工商户13336户,从业人员23155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 全区年末单位就业人员10.75万人,比上年减少0.19%;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31795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375元,比上年增长6.88%。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22.3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33.36万元;畜牧业产值2000.61万元;林业产值29.7万元;渔业产值658.6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703.31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6.3公顷;其他作物播种面积502.41万吨;年末牲畜存栏头数34798头(只),比上年增长10.8%。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2.99万吨,同比下降18.39%;农村用电量55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74.3%。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99.6公顷,旱涝保收面积607.3公顷,年末耕地总资源2074.28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状况平稳。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9亿元,增长12.4%。 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为99.57%。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4.9%,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9.76%。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966万元,实现利润6426.6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8125.8万元。 全区年末有建筑业企业107家(有工作量的企业99个),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2%;企业完成工程结算收入28.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4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099万元,比上年下降5.2%。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400万元;第二产业投资67984万元,其中,工业投资64956万元;第三产业投资418715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7506万元,比上年增长6.86%。商品房竣工面积128.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商品房销售面积118.86万平方米,下降18.97%,其中:住宅113.4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8.23亿元,下降17.1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69.9万平方米。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23亿元,增长13.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25亿元,增长16.22%;其他零售额1.44亿元,增长3.59%。 旅游开发取得新进展。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乌拉泊古城、燕儿窝风景区、二道桥民俗一条街和大银行入选乌鲁木齐市“新十景”,新疆民街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3.25万人,增长7.06%;接待境外游客13.67万人,增长36.41%,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214万元,增长28.32%。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 五年来累计引进区内外资金116.13亿元,共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六、财政收支 2005年我区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狠抓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全区完成财政收入40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增值税完成3265万元,同比增长0.71%;营业税完成13009万元,同比增长10.58%;企业所得税完成2034万元,同比下降2.4%;个人所得税完成5778万元,同比增长8.14%。 地方财政支出40253万元,增长18.5%。其中:科技三项支出430万元,同比增长10.26%;教育支出7787万元,同比下降21.8%;医疗卫生支出971万元,同比增长20.92%。 七、教育和卫生 加强教育基础工作,实现整体优化。2005年,区属在校中小学生69876人,幼儿46789人。全区小学入学率、毕业率、普及率和巩固率均为100%,中学入学率为100%,毕业率和巩固率均为98%。小学、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以上。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十七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十五周岁人口文盲率0。2005年初中毕业生高中入学率80%以上,使我辖区高中教育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0-6岁幼儿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为87.7%,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81.1%,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示范学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创建区级德育达标校1所,创建市级德育达标校2所,创建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1所;民汉合校顺利完成,双语教学全面启动。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数0.0006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9.86个,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0.15个,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200个,妇幼保健机构医生数63个,妇幼保健机构甲等达标率100%。 医政、药政、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卫生许可证发证率、计划免疫达标率均达到98%。 八、城市环境 城区环境不断优化,2005年新增荒山绿化面积4000亩,新增庭院绿地368亩,创建花园式单位15个,绿化合格单位25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2.8%。 市容市貌干净亮洁,新、改建巷道49条,总长9.6公里;新增路灯972盏;城区机扫率达50%,新改建公厕35座,90%的垃圾点实现密闭化收集。启动第二轮“蓝天工程”,拆并、改造锅炉、茶浴炉127台。 全区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享有卫生厕所的人口覆盖率、使用合格碘盐的住户比例均为100%。 九、人口 人口缓慢增长,据天山区公安分局人口年报:2005年末,全区年末总户数152353户,户籍总人口500259人,比上年增加9302人,当年户籍人口出生率7.08‰,死亡率2.56‰,自然增长率4.52‰。其中,非农业人口430713;少数民族人口163690人。男女比例为50.3: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