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统计局 点击:
2004年,米泉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战略构想,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首都经济,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市属生产总值23.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3亿元,增长12.2%。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78%,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1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793万元,比上年增长41.10%。其中,增值税3133万元,增长34.81%;营业税4001万元,增长23.53%;企业所得税748万元;个人所得税516万元,增长50.8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572万元,增长33.6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00万元;城市维护费1633万元,增长483.21%。 投资:2004年,我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4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3%。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8519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49.76%,增长原因是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施工,而且进入年底一些基建施工的决算陆续完成,大部分基建项目决算数超过了原计划数,从而增加了基本建设的投资额,2004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增速较大是拉动全市总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市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10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8%。2004年,房地产投资完成20088万元,增速达15.26%。 二、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38%。其中,种植业产值2.83万元,增长7.61%;畜牧业产值3.24亿元,增长6.36%。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对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农户实施直接补贴,兑付直补资金508万元。在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8万亩;粮食总产量60093吨,增长26.88%。全年蔬菜产量157650吨,增长10.35%;鲜蛋产量6204吨,增长5.6%;肉类产量28004吨,增长16.52%;牛奶产量20273吨,增长26.15%;牲畜出栏105.93万头,增长14.68%;家禽出栏525.64万只,下降9.33%。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造林面积继续扩大,沙漠防护林建设成绩显著。2004年,全市造林面积(成活率85%以上)1404公顷,比上年增加649公顷,育苗面积43公顷,比上年减少7公顷。零星植树15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达到915公顷,成林抚育面积783公顷。 畜牧业继续加快发展。牲畜饲养总量和出栏数比上年大幅增长,农区及城郊专业化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渔业生产规模有所扩大。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408吨,比上年增加183吨;养殖水面为389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39公顷,水库养殖面积150公顷;全市养鱼平均单产3620公斤/公顷,其中:池塘养殖单产为4439公斤/公顷,水库养殖平均单产2313公斤/公顷。 农村经济实力有所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村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非农劳动力比重逐年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4台;小型拖拉机2221台;全年农村用电量6092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04%,化肥施用量(实物量)8609吨,比上年下降0.21%,农药使用量38.61吨,比上年增长6.97%,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12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89.49%,机播面积为5.60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8.20%,机收面积达到4.51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0.76%,农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村总劳动力为59261人,其中非农业从业人员25739人,占总从业人员45.38%.在非农业劳动力中,从事工业劳动的为6025人,从事建筑业2099人,从事商业及餐饮业6774人,从事服务业及其他行业10841人。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 增长结构出现积极变化。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在建材、支农、化工、煤炭四大支柱产业中:建材业、化工业增速在20%以上,完成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其中,建材业实现产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0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6.09%。全年玻璃钢制品35105吨,比上年增长51.55%;墙地砖产量2444万平方米,增长89.61%。化工业完成产值4.05亿元,增长29.8%。支农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完成产值9.26亿元,增长17.81%。复合肥产量24895吨,比上年增长20.16%。煤炭业完成产值1.78亿元,同比下降5.3%。规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004年全市90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5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0%。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9亿元。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47亿元,增长5.5%;房屋施工面积48.45万平方米,下降12%;竣工面积19.46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客货运总量118550千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30.9万元,比上年下降3.44%。 信息传输业快速增长。年末电话装机数6.63万部,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150户。 批发零售业:全年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我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798万元,同比增长17.14%。批发零售贸易实现零售额64057万元,同比增长16.0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60万元,同比增长21.95%,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3380万元,同比增长20.11%,制造业实现零售额9079万元,农业生产者实现零售额19523万元。 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0.29亿元,比上年增长7%。信贷投放明显收缩。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年末贷款余额15.13亿元,比年初增加0.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25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87,比年初减少1.74亿元。存款余额22.05亿元,比年初增加0.8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5亿元,比年初减少0.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