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榆林市吴堡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榆林市吴堡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市二次党代会、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0.7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0.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2%;第三产业1.97亿元,同比增长5.2%。 一、农业 2006年,我县粮食生产虽然遭受了春寒、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重袭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的重视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技术扶持、品种改良、典型引导,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并采取措施,组织涉农部门开展生产自救,共同抗灾减灾,使农业生产取得了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丰收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2307吨,较上年增长120.7%,农业总产值完成10917万元,较上年增长102.2%,其中:农业产值8395万元,较上年增长120.7%;林业产值194万元,较上年减少20.8%;牧业产值2328万元,较上年增长128.8%。主要农产品产量较上年都有大幅度增长。 2006年,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出现新的转机,实现产值112万元,较2005年增长250%。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善退耕还林补植0.83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0.5万亩,“三个百树”工程造林30万株。新修及加固淤地坝50座,新修改造梯田8000亩,新增水地100亩,实施节水灌溉面积3600亩,完成流域治理面积34平方公里。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完成了2005年度呼家塔等七个重点村的尾留建设任务,启动了2006年薛家港等1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投资393.5万元,对井道上、枣丰村、续家洼、高尚焉四个村141户707人实施了移民搬迁,社会扶贫、苏吴协作扶助、小额信贷、亚行赠款等各项扶贫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投资343万元,启动实施了川口、深砭焉等1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累计新建、维修人畜饮水站6处,新建水井170眼,新修、整修农村公路23.8公里,新修改造田间道路31公里,新建、维修村委办公室23间,培训农业科技人员890多人。 二、工业 2006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以企业改制为主,强化管理,积极组织生产,狠抓安全,企业改制后生产逐步回升。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1131.7万元,同比增长26.2%,工业增加值5200万元,同比增长41.2%。销售产值9225.7万元,同比增长16.3%,产销率为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1.7万元,同比增长52%,工业增加值2150万元,同比增长194.7%,销售产值3334.7万元,同比增长17.7%,产销率为79%。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2006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41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234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7.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700万元,是上年的3.2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确定的26个续建及新开工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的有15个,完成部分目标或新开工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8586万元,同比增长70.6%。其中,河滨路完成投资480万元,通信基站建设完成投资725万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成投资230万元,红枣基地建设完成投资300万元,国税局职工住宅楼完成投资300万元,移民搬迁异地开发完成投资450万元,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完成投资800万元,供销社与秦珠公司职工住宅楼完成投资500万元,弓家山流域坝系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93万元,地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3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完成投资300万元,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投资343万元,佳吴路改造完成投资320万元,110kv变电站建设完成投资400万元。备受全县关注的煤田开发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完成了横沟矿区补勘和焦化园区规划设计所需的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矿区总体规划提供了更加翔实的科学依据,前期项目矿区补勘完成投资2216万元。县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建成了河滨路,集中整修了二道街、文化路、光明巷、文艺巷等街道的路面、排水设施,整修面积2700多平方米。 四、商贸流通和非公有制经济 2006年,我县商贸市场呈现出市场秩序稳定,社会消费品购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城乡居民社会购买力大幅度增强,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18.3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17万元,同比增长22.1%;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01.9万元,同比增长13.3%。 2006年,我县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把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减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了服务职能,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县共发展个体工商户138户,发展私营企业5户。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 2006年,我县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完成了薛家塬至辛家下山、川口至大枣湾、车家塬至深砭焉17.25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和冯家焉至下山畔7公里砂石道路建设及70.8公里通村油路路基工程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开局良好,开创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局面。2006年,全县公路总里程530.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307国道)17公里,三级油路37.7公里,四级油路45.3公里,四级砂石路40公里,等外公路390.8公里。 我县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2006年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2300户,其中市话用户3200户,农话用户9100户。全县移动电话用户36580户,其中移动公司用户20500户,联通公司用户11000户,小灵通用户5080户。 六、财政金融 2006年,我县以“两个确保”、“两个保证”、“低保”为重点,坚持以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预算约束,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和增支因素,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行为,完善县乡会计集中核算、代理制度,实行工资统发制度,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的管理,保证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能当年全额发放。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979万元,较上年增长3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07万元,较上年增长26.3%。全县财政总支出13159万元,较上年增长16.5%。金融业稳步发展,各项存款佘额42191万元,较上年增长46.4%;各项贷款佘额29334万元,较上年增长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