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运城市河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3来源:运城市河津市统计局 点击:
河津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全市人民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争创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争创全国百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发展步伐增长逐步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加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5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787元,比上年增加8135元,增长33.7%。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GDP中比例较小,工业经济仍然以煤焦铁铝等黑大粗产业为主要支柱,许多新上项目规模扩张后,科技含量没有大的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强。 2、原料、能源、资金紧缺。突出表现是缺煤、缺电、缺铁矿、缺资金,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减少了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 3、教育发展滞后。城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职教、成教、基础教育不能协调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农业 2003年,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强,农业物质推广力度的加大,全市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进程。目前,全市共建73个科技示范园、3个科普示范基地。其中市级高科技示范园1个、乡级示范园20个,村级示范园52个。200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8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5.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5万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也有所减少。在总产值中林业产值579万元,同比增长53.1%;牧业总产值5585万元,同比增长5.1%;渔业总产值303万元,同比增长0.5%。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作物产量有所下降,经济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 造林和生态建设工程进展良好,林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108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9.8%。畜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引进了海兰鸡、长白、大白猪以及小尾寒羊、波尔山羊、亚洲黄羊和萨福克绵羊新品种。目前规模养殖户达8500户。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9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10495万千瓦时,农村化肥施用量达9932吨,农用柴油使用量达3389吨。 尽管受“非典”疫情影响,我市民营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全省民营经济暨乡镇企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以后,我市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大跨越、大腾飞、大发展的局面,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9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2%;完成增加值2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1%;营业收入9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2%;上缴税金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6%;利涧总额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圆满和超额完成了三年争百强第一年奋斗目标。 三、工业和建筑业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各企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完成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0.8%。 市及市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74.0亿元,比上的增长36.1%,若包括地属以上企业在内,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7%。 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增加,主导产业原煤、焦炭产量分别达280万吨、788万吨,比上年增长2.8%和11.5%。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2003年,全市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7.1亿元,增长61.0%,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比上年都大幅度增加。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末,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4亿元。总投资中,中央单位完成15.8亿元,比上年增加13个多亿,地方单位完成16.6亿元,比上年增加5个多亿。其中市属完成投资15.9亿元,比上年增加5个多亿。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3年是河津交通史上前所未有的“道路建设年”,全年共铺开道路建设20条,里程总计115.1公里。截止年底,铝都大道、振兴工业园区路、太兴焦化厂区路、西卫村民兴大道、新耿南街至108国道、九龙庙旅游路,伏伯村通村油路、柴家乡吴村到万苍路等11条已全部完工,其他各条道路也已全面开工,正在紧张施工中。这些道路完工后,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我市争创全国百强打通道路。 货物运输量逐步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年公路客运量达到36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56亿人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363万吨,货运周转量3.09亿吨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690万元,年底全市居民住宅电话达到77533门,其中市话24216门,农话53317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2000户,其中移动达到55000户,联通达到22000户,国际互联网达到15260户。截止2003年底,小灵通用户发展到期16380户,比上年翻一番多。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经济增长逐步加快,居民消费增长较快,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物价指数也有所上扬。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是河津市争百强的开局之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0896万元,比去年净增3亿多,增长76%,这样的增长速度在河津财政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全省范围内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为我们争创全国百强(县)市踏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019万元,增长40.73%,绝对额增加608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0456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5.7亿元,增长39.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6.4亿元,增长3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2亿元,增长40.77%。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为222亿元,现金支出242亿元,现金纯投放2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