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延安市志丹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延安市志丹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积极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使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县继2005年跻身西部百强县后,2006年又递进32位,名列第20名,再次跨入陕西十佳县,名列全省第7位,较好的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25亿。据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29.3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4%,比上年净增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9%,增速位居全市第四位,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2.2和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6.8 %;第二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1882元,比上年净增4097元。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我县国民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虽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局,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产业规模小,开发水平低,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较低;总体经济的发展对石油工业的依赖性太强,其它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滞后现象;后续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在近几年紧随石油产业之后,成为主导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综合素质较低,就业困难,农民增收问题还将有待于解决;要建设和谐志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有待加快。 二、农业 2006年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44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5%。 农业生产发展良好。2006年,我县实现农业产值1.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4%。我县全面加大反哺农业力度,累计投入支农资金2.25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94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粮食产量5.84万吨,比上年净增1500吨,增长2.6%。其中夏粮1914吨,秋粮5.65万吨,人均生产粮食550公斤。生产水果1.12万吨,比上年下降3.7%。其中苹果5838吨,下降2.4%。油料产量达2442吨,比上年增长4.1%。新建蔬菜大弓棚395座、恢复改造旧棚260座。生产优质小杂粮2.3万吨,加工销售1.4万吨。新建沼气池2183口。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2006年,我县大力实施生态建设,林业产值达56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了2.14倍。全县共种草10.1万亩,造林31.4万亩,加密补植林地27.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7.5%。 畜牧业处于结构调整阶段。2006年,我县继续推进畜牧产业开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畜效益,使得牛羊饲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畜牧业发展逐步步入舍饲、优质、高效的发展轨道。全年畜牧业产值达817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1% 。肉类总产量6416吨,比上年增长2.2%。大家畜年末存栏7.38万头,比上年下降3%。其中生猪年末存栏6.9万头,比上年增长 10.1%;羊子年末存栏18.23万只,比上年增长0.09%。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4.28亿元,比上年净增4281万元,增长11.1%。农村经济净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净增2393万元,增长10.3%。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平稳。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数达到3205个。其中集体企业6个,个体私营企业2244个。从业人员数8810人,比上年增加373人。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77亿元,比上年净增5266万元,增长18%。乡镇企业总产值(当年价)达3.63亿万元,比上年净增4885万元,增长15.9%。 三、 工业、建筑业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2006年,我县在积极应对石油企业重组形势的同时,大力支持我县石油产业勘探开发。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工业增加值20.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增长11.9%,占全县GDP的71%。 规模以上工业继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增加值2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占全县GDP的69.9%。其中县属企业完成产值25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县工业产品中原油产量达到111.63万吨,比上年增长6.5%。 规模以下工业全年完成产值9754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66%。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我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占全县GDP的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趋于合理。2006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县十五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的灵皇地台经济适用住房等8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周河迎川面绿化等10个常规项目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外援项目顺利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年内新修乡村油路131公里,四级沙石路104公里,油路通村率达到4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高速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客运量5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客运周转量为419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6.4%。全社会货运量达240万吨,比上年增长25.7%;货运周转量达396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6%。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6年,我县邮电业务总收入达8189万元,比上年净增2370万元,增长40.7%。城市电话用户数达11741户,比上年增长22%;农村电话用户达7708户,比上年增长45.3%。新增各类通讯用户28600户,通讯覆盖率达到99%。有线电视用户新增873户,累计达到15840户,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6.8%,比上年高出0.4个百分点,电视信号覆盖人口达12.97万人。完成了旦八镇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实施了延志110千伏双回线路初体工程,实现了县城“三馈路”供电和电力调度自动化。已通电的乡镇(区、街道办)13个,已通电的行政村200个,已通电的居民户数17920户。全县全年用电量19026万度,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农村用电量1016万度。 六、商业 消费品市场发展稳定。2006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7亿元,比上年净增2909.5万元,增长12.2%。其中县的零售额为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1%;县以下的零售额为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