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咸阳市旬邑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咸阳市旬邑县统计局 点击:
旬邑县统计局 2007年4月1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发展主题,发挥资源优势,果畜劳务富民,煤电旅游强县,建设和谐新村,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苦拼实干,奋力进取,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运行中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之势,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开门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3.794亿元,增长13.9%。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755元。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2%、27.6%、29.2%。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7%、46.7%和30.6%。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次为:农业22.7%,工业44.3%,建筑业2.4%,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5%,批发零售餐饮业5.1%,金融保险业0.7%,房地产业0.3%,其他服务业19.5%。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分别是3.1%、6.4%和4.3%。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依次为:农业3.1%,工业6.1%,建筑业0.3%,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0.69%,批发零售餐饮业0.7%,金融保险业0.09%,房地产业0.04%,其他服务业2.78%。 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劳务输出2.6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5.9万人,创收2.6亿多元;以石门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继2005年旬邑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后,2006年又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2006年我县被命名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大红旗”单位,141个县区、乡镇先后来我县参观学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指标过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拉动作用不强;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够协调;社会保障工作任务较重,社会就业压力大,下岗职工择业难;居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提升。畜牧、药材、饲草、烟叶、蔬菜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9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农业产值67307万元,林业产值847万元,牧业产值17875万元。 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419公顷,比上年增加1082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3010公顷,增加123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75公顷,扩大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34公顷,扩大408公顷;苹果种植面积24253公顷,扩大4153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230公顷,较上年减少847公顷。 粮食稳定生产;水果在扩大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实现“四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快速增长;蔬菜生产已形成规模。全年粮食总产107809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2978吨,较上年增加1911吨,增长18.1%。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2.8万千瓦,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7457吨,农药使用量18吨,农膜使用量600吨。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他工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43亿元,较上年增长97.7%。工业主要产品原煤产量330万吨,较上年净增50万吨。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157万元,产品销售率100%,总资产贡献率21.4%。 建筑业增速提升。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0.47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2944万元,同比增长8.2%。房屋施工面积37745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3774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413万元,比上年增加28282万元,增长47%,增长速度较上年减慢了15.5个百分点。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34519万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额32001万元,其他投资完成投资额2189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9.5%、41.8%、51.4%。 在全部投资中,农村人畜饮水、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移民新村、信息网络工程等40个实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农村农民事实和新农村建设等各个领域。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迅猛增长,邮电通讯业稳定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0.6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9%。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231万吨,货物周转量12980万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90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998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较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 年末全县民用车辆5334辆,其中民用汽车401辆,摩托车2820辆,其它汽车2005辆,拖拉机108辆。在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285辆,载货汽车116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395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22210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9439户,乡村电话用户17587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01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6000户;报刊发行186万份。 六、贸易业 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县的零售额23948万元,增长13.6%,县以下的零售额为22135万元,增长12.1%;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847万元,餐饮业零售额4010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226万元。 年末批发法人单位8个,网点79个,从业人员324人;零售业法人机构43个,网点2278个,从业人员3925人;餐饮业法人机构8个,网点342个,从业人员106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