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渭南市潼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8来源:渭南市潼关县统计局 点击:
酱 菜 1360吨 8.8 铁精粉 2.5万吨 66.7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家,全年完成施工产值585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34929 万元(不包含跨区域项目),较上年增长76.19%。其中,纳入统计范围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9912万元,较上年增长95.15%,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463万元、16236万元和122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76%、83.42%和111.88%。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交通系统完成货物运输量163万吨,货物周转量13686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41万人,旅客周转量10826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978户,比上年减少1092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6624户,比上年增加9057户。全年完成电信业务量5856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79.7万元,其中,函件7.37万件,报刊发行36.8万份。邮政储蓄年末存款余额45994万元,较上年下降0.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商品消费市场平稳。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363.9万元,较上年增长12.96%。其中,县的零售额22273.4万元,县以下零售额10090.5万元;批发零售业27637.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628.3万元,其他行业3098万元。 对外贸易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县当年签定合同外资金额7222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1.7万美元。 七、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入支出双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03万元,比上年增长 11.2%。其中,增值税316万元,营业税675万元,企业所得税140万元,个人所得税169万元,资源税63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73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26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7.43%。其中,农林水利业支出1658万元,文化体育传媒业支出374万元,教育支出527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74万元,城建支出94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36万元,一般公共服务业支出6044万元。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093万元,比上年增长 10.1% 。各项贷款余额96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工业贷款3968万元,农业贷款32709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9.9%和46%。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143668万元,累计支出1264277万元,累计净投放现金120609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承保金额15190万元,人寿保险承保金额2290万元。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225万元,人寿保险理赔金额86万元。 八、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200吨/日处理金精矿冶炼”、“潼关县黄河良种猪繁育”、“酱菜系列产品开发”、“周家城肉牛养殖示范小区”、“知识产权培训”等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共组织申报发明实用型和外观设计型专利10项,授权10项,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专利申报任务。 教育事业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69.5万元。投资1331万元,新建校舍19180平方米,消除危房6808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培训下岗职工400余人,职教招生724人,投资150万元建成全县第一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成职幼教发展迅速。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76所,在校学生人数2252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9950人,小学生在校学生数12574人。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3%。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647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50人,小学专任教师1097人。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945人,较去年增加了140人;中考成绩500分以上考生93人,占参考人数的4%,比全市高一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潼关县民间艺术团,民间艺术背芯子、古战船、踩高跷等优秀文化节目多次赴中省市演出,增强了潼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组织编写了《十七大又出新篇章》、《高举旗帜奔小康》、《磨道湾》、《农村孩子》等文学作品。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化活动3场,共送书10000余册,放电影160余场,送戏70多场。县文化馆共备藏书12000册。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县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13所,卫生技术人员593人。其中,医师179人,助理医师60人,护士17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1人。2007年4月份,我县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0.3万余人,参合率达92%,2550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360万元。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2624.7万元。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68.93吨,削减二氧化硫1247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及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为100%,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1‰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152700人;人口出生率为10.4‰,死亡率为6.25‰,自然增长率为4.15‰。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2604人,比上年减少195人,工资总额15743万元,比上年增加2687万元,人均年工资12475元,比上年增加2320元。县属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0384人,工资总额11938万元,人均年工资11515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比上年增加390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61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82843万元,比上年增长7.1%。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723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3563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262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9636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6150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00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013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485万元。全县4817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共统筹住房公积金47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