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晋中市昔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3来源:晋中市昔阳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县上下通过上大项目、建大工程、培育龙头企业来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水平,着力狠抓新农村建设、引资上项、旅游开发、城镇化推进四个重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2455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226万元,同比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63977万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完成60252万元,同比增长11.5%。三次产业构成为12.8︰44.9︰42.3。和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提高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377元,比上年增长12.8%。 二、农业方面 受国家“三农”政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价上涨,农业生产态势良好。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85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32512亩,同比增长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6481亩,增长0.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52445亩,增长2.0%。粮食产量达到27133万斤,同比增长0.4%。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大牲畜存栏22108头,同比下降1.8%;猪出栏37967头,增长2.9%;肉类总产量4119吨,下降6.6%;禽蛋产量1846吨,与去年同期持平;牛奶产量929吨,同比增长16.1%。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9.9%。 三、工业方面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57722万元,销售产值57301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4298万元,同比增长7.6%。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产值增长 12.2%,产销率99.3%,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煤炭产量3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5%,销售364万吨,比上年增长6.3%。工业经济受煤矿关停、大型化工企业停产的影响,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全县规模以下工业较去年同期生产状况良好,总产值达到36721万元,同比增长45.1%。 工业企业效益总体进一步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604万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税12576万元,增长36.5%;利润总额达到3671万元,增长24.3%。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05万元,比上年增长30.4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156万元,增长34.7%;实现利润总额63万元,同比净增178万元,增长3.8倍。 四、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以国际公认的单一产业对GDP增加值直接贡献率超8%即为支柱产业为标准,建筑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这也是我县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200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2615万元,同比增长116.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8654万元,同比增长279.9%;更新改造完成28496万元,同比增长123.1 %;;其他投资546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5.7%;房地产开发投资2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6.2%。固定资产投资的飞速增长,主要是我县近年来抓大项目建设,带动效益日益明显的结果,同时我县的投资显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投资结构明显改善,生产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总投资132615万元中,第一产业完成8199万元,占总投资的6.2%;第二产业完成109507万元,占总投资的82.6%;第三产业完成14909万元,占总投资的11.2 %。二是投资资金来源上变化明显,引资效果显著,在全年总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7131万元,同比减少19.0%;国内贷款2960万元,同比减少59.6%;自筹资金110965万元,同比增长372.6%;其它资金来源8709万元,同比减少4.8%;来自县外资金高达成87716万元,同比增长2060.5%。 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下降。全县房地产投资总额为2100万元,同比下降46.2%,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下降56.1%;商品房销售额3060万元,下降76.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100%;新增固定资产6230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100%。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495公里,比上年增长47%。公路密度为76.534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全县公路客运量达到173万人,增长24.5%;旅客周转量9105万人公里,增长13.2%;全年货运量484万吨,增长10.5%;货运周转量33903万吨公里,增长13.7%。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4973辆,比上年下降29%,其中,载客汽车2661辆,增长29.4%;载货汽车1205辆,下降45.1%。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8693万元,增长21.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2876万元,增长22.4%;邮政业务总量为1677万元,增长27.6%;移动业务总量4140万元,增长19.0%。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9334户,下降4.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4664户,增长8.0%,移动电话用户34670户,下降19.3%。每百人电话拥有量达到44.6部。年末全县设有邮电所7处,其中设在农村的6处,邮路总长度(单程)173公里,邮政汽车4辆。 六、商贸流通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62646万元,同比增长14.3%。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为39946万元,增长6.5%;县以下22700万元,增长31.3%。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1673万元,增长13.6%,餐饮业实现5455万元,增长32.1%;其他为5518万元,增长6.6%。 旅游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县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个,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到54.55万人次,增长 4.9%。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1780万元,门票收入210万元,同比有所下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2022万元(已剔除县级资源价款“两权”专项收入1264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1.1%,同比增长24.5%,增收4339万元;增幅高出昔阳县生产总值11.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2%。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财政支出30015万元(已剔除县级资源价款“两权”专项支出12647万元),同比增长22.6%,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947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60.5%,农业支出增长5.3%,文教卫生事业费增长10.7%,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32.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下降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