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新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新泰市统计局 点击:
新泰市统计局 (2009年3月) 2008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着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和全面小康建设,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3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人均GDP达到31575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38.2亿元,同比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64.3亿元,同比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0.8亿元,同比增长18.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8.7:62.6:28.7调整为8.8∶61.0∶30.2。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2%,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60.5%,拉动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GDP贡献率为37.8%,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30.5%。实现人均服务业增加值9632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7%。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33.4%,占全部税收的20.3%。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截止年末,全市市属私营企业发展到2771户,从业人员4.2万人,注册资金54.2亿元,分别增长15.1%、10.4%和31.7%,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6%。上缴税金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占全部税收(国税+地税)的66.2%。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较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二是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阻,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宽,四是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38.2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增加值20.2亿元,林业增加值1.1亿元,牧业增加值15.3亿元,渔业增加值0.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4亿元,分别增长5.5%、-21.0%、-2.0%、2.8%和8.4%。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林牧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47.2%。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万公顷,下降5.4%,油料1.9万公顷,增长11.6%,棉花514公顷,增长54.4%。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47.3 0.1 其中:夏粮 万吨 20.3 16.1 秋粮 万吨 27.0 - 棉花 吨 776 - 油料 万吨 7.1 20.5 蔬菜、瓜类 万吨 108.2 1.1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54.5 28.4 牛年末存栏 万头 5.0 8.4 羊年末存栏 万只 35.7 2.9 肉 类 万吨 11.7 - 禽 肉 万吨 4.4 - 禽 蛋 万吨 4.1 - 奶 类 万吨 10.2 11.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稳步提高。当年造林面积3060公顷,其中用材林1044公顷,经济林696公顷,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2289万元,增长12.5%。水产品总产量4300吨。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770万元,增长10.6%。 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81万千瓦时。其中,动力联合收割机达1648台。农村用电量14342万千瓦时。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3.1万吨。有效灌溉面积5.1万公顷,年末,全市887个村通汽车,887个村通电话,自来水受益村88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4.2亿元,增长1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40.3亿元,增长100.0%;集体企业24.6亿元,增长12.3%;股份制企业170.0亿元,增长2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9亿元,增长40.3%。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7.5亿元,下降2.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6.7亿元,增长18.8%,轻重工业之比为10.0:90.0。 工业高新技术快速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73.6亿元,同比增长2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6%,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26.5亿元,同比增长3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6.2%,比年初提高3.0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优化,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681.7 16.6 洗煤 万吨 750.0 -7.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9.4 -21.9 合成氨 万吨 5.7 -51.1 水泥 万吨 33.7 -74.2 配混合饲料 万吨 60.6 258.3 起重设备 万吨 27.3 33.6 玻璃纤维纱 万吨 12.6 72.5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20.1 -20.3 棉纱 吨 36496 21.6 服装 万件 136.6 85.5 铜材 吨 22790 51.0 电力电缆 万千米 16.0 19.4 小麦粉 万吨 45.6 40.3 液压元件 万件 40.4 7.3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效益显著提高。全市259家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实现利税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实现利润6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定提高。全市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7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实现利润6.5亿元,利税9.1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2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规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