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新泰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新泰市统计局 点击:
新泰市统计局 (2007年3月4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历史性地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居第68位。 一、综合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初步核算,2006年本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0元大关,达到20884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24.9亿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198.2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同比增长16.8%。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69.8∶21.4。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5%,拉动GDP增长17.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76.6%,拉动16.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截止年末,全市市属私营企业发展到2244户,从业人员3.8万人,注册资金共计35.6亿元,分别增长14.9%、16.3%和21.7%,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上缴税金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占全部税收(国税+地税)的70.9%。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外向度还不够高,外商直接投资偏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服务业比重和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4.9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业增加值14.3亿元,林业增加值0.5亿元,牧业增加值9.1亿元,渔业增加值0.2亿元,服务业增值0.8亿元,分别增长8.5%、15.7%、12.1%、12.6%和41.0%。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林牧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9.4%。 农牧业产品产量稳步增加。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蔬菜品质不断提高。其它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均保持稳定发展。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稳步提高。全年造林面积5490公顷,其中用材林1964公顷,经济林2193公顷,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661万元,增长10.3%。水产品总产量5650吨。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620万元,增长7.4%。 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70.3万千瓦时。其中,参加动力联合收割机达1200台。农村用电量12815万千瓦时。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8.9万吨。耕地面积6.4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6万公顷,年末,全市888个村通汽车,888个村通电话,自来水受益村53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5%。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72.4亿元,增长2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42.9亿元,增长15.5%;集体企业33.8亿元,增长39.6%;股份制企业101.0亿元,增长1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亿元,增长54.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8.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1.9亿元,增长28.0%,轻重工业之比为11.9:88.1。 工业高新技术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7.0亿元,同比增长3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6.8%,比年初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04.5亿元,同比增长36.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5%,比年初提高2.4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效益显著提高。全市236家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实现利税68.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实现利润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232家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5亿元,增长46.2%,利税52.6亿元,增长41.4%,利润31.2亿元,增长41.0%。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定提高。全市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6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实现利润4.4亿元,利税5.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1亿元,增长10.8%,实现利润0.3亿元,利税0.5亿元,分别增长28.9%和1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坚持有保有压,切实加强国家资产投资管理,投资增幅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8个百分点。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4.6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91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8.8公里。全市营业性货运量993万吨,货运周转量5521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8.3%和9.5%;客运量782万人,客运周转量40453万人公里,分别增长8.3%和6.4%。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4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函件273.6万件,特快专递8.4万件,汇票5.0万张,包件2.2万件。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4519万元,增长12.2%;程控交换机容量43.1万门,净增8.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5.6万户;上网用户(含宽带、拨号)18809户;宽带网用户18669户。全年完成移动业务收入15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移动电话用户34.1万户,移动通讯基站192个,营业网点37个。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旅游以《新泰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通过鉴定为先导,以莲花山景区的建成开放为龙头,使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围绕“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专线,充分发挥莲花山的自然资源优势,青云湖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圣园的人文资源优势。今年以来,莲花山景区接待了来自江苏、河南、河北等地的大型团队8个,实现了省外游客的零突破,并被评为“自驾车旅游市场影响力第一”,“游客满意度第二”,“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区第三名”。年内新建成了四星级标准的荣峰国际饭店、三星级标准的汇丰大酒店和银座购物商城等多处高档次的旅游接待和购物场所,使我市的旅游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