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新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新泰市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的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本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30.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6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158.70亿元,增长31.8%;第三产业增加值50.30亿元,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GDP)17032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68.7:21.8。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2.6%,拉动GDP增长2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80.6%,拉动20.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截止年末,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953户,从业人员168686人,注册资金共计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07.86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上缴税金8.95亿元,占全部税收(国税+地税)的66.6%。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外向度偏低,外商直接投资偏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1.96亿元(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业增加值13.22亿元,林业增加值0.4亿元,牧业增加值8.14亿元,渔业增加值0.20亿元,分别增长31.2%、66.7%、8.5%、11.1%。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林牧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9.8%。 农牧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蔬菜品质不断提高。其它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均保持稳定发展(见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表)。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标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2.1 8.0 其中:夏粮 万吨 13.8 21.1 秋粮 万吨 28.3 2.5 棉花 吨 499 209.9 油料 万吨 5.0 - 蔬菜、瓜类 万吨 107.3 -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47.1 - 牛年末存栏 万头 5.1 - 羊年末存栏 万只 25.1 - 肉类 万吨 15.2 16.1 禽肉 万吨 6.5 100.6 禽蛋 万吨 5.5 - 奶类 万吨 5.1 206.1 林业生产面积调整,渔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工造林2223公顷,其中用材林1151公顷,经济林807公顷。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037万元,增长25.0%。水产品总产量5150吨。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370万元,增长11.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6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联合收割机达1282台,增长11.3%。农村用电量15849.6万千瓦时。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2.4万吨。年末耕地面积6.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7.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4%。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31.4亿元,增长3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6.6亿元,增长39.1%;集体企业25.0亿元,增长41.3%;股份制企业85.4亿元,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亿元,增长35.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增长36.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36.7%,轻重工业之比为14.5:85.5。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8%,比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8.1%。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 单位 产量 增长(%) 原煤 万吨 1512.1 -4.5 水泥 万吨 207.6 63.1 洗煤 万吨 699 12.2 液力件 万件 20.5 68.2 饲料 万吨 6.1 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