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宁阳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宁阳县统计局 点击:
宁阳县统计局 (2006年3月6日) 2005年是我县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县委“四三二一”的总体思路要求,紧紧围绕“五个跨越式突破”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县经济高速度增长、高水平运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40.64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23.08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生总值增长2.6个、10.3个和5.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9:48.7:26.4调整为22.7:49.3:28。人均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元,达到10207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首来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真招商、招真商,在全市率先实行蹲点招商,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76个,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43.5%,其中对上争取资金2.07亿元,增长71.7%。特别是争取到中央财政困难县“三奖一补”和省“五奖一补”政策,获得奖励补助5024万元,其中4016万元列入基数,长期受益。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76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3%,实际利用外资4908万美元,增长92.5%。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继续大力实施“扶优递进”工程,放活政策、放宽领域,放手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年底民营企业总户数达到 12554 户,比上年增长24.2%;注册资金6.7亿元,增长44.8 %;从业人员达10万人,其中年内新增就业人员1万多人。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48%升至57.3%,提高9.3个百分点;实缴税金3.2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占国、地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75.9%,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10954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44人,登记失业率3%,连续三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增市外劳务输出2.37万人,在外务工人数达12万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0.7%,其中农业增加值13.7亿元,林业增加值0.73亿元,牧业增加值4.11亿元,渔业增加值0.13亿元,分别增长7.7%、28.2%、11.6%和22.4%。农业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贡献率达到32.4%。 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粮食直补、降低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生产大获丰收,实现了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全面增长。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3.1万亩,增长22.9%;单产446.6公斤,增长0.8%;总产50.5万吨,达到建国以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23.9%。其他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其中棉花总产2118吨,减少29.1%;油料总产7.3万吨,减少3.2%;蔬菜总产105.1万吨,减少14.7%。 奶业生产迅速发展。在“奶业富民”工程强力推动下,奶业生产蓬勃发展,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一大亮点。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比上年增长173.5%;牛奶产量2.87万吨,增长191.1%。全年肉类总产量7.1万吨,增长12.8%,禽蛋产量2.96万吨,增长8.7%。 林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4万亩,抚育幼林13.43万亩,育苗2.08万亩,发展经济丰产林2.27万亩;水产品产量2000吨,比上年增长23.5%。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6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8%;农村用电量9068万千瓦时,增长17.7%;农用化肥使用量13.8万吨,增长3.7%;有效灌溉面积45.4千公顷,增长2.7%。农村通电率、通车率、通话率均达到100%,自来水受益率达到79.9%,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动,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是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全部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2家,比上年增加32家;累计完成增加值20.1亿元,增长34.7%。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5家,比上年增加3家。 主要产品产量普遍稳定增长。棉纱1.97万吨,增长6.4%;白酒1.99万千升,增长13%;原煤128.9万吨,增长-3.4%;化学农药8288吨,增长-12%;三聚氰胺3.49万吨,增长-10.2%;化学肥料8.58万吨,增长16.7%;水泥194.4万吨,增长75.7%;发电量5.83亿千瓦时,增长8.4%。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1亿元,比上年增长64.5%;实现利税9.8亿元,增长90.9%,其中利润6.2亿元,增长100.8%。企业亏损面2.1%,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4万元,减少55.1%;规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0.4%,提高26.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8家和20家,均比上年增加6家。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12亿元,实现增加值2.8亿元,利税894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体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5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规模以上投资)完成57亿元,增长47.7%。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4.3亿元,增长61%;农村项目完成投资22.7亿元,增长31.2%。 三次产业投资同步增长。第一产业项目22个,完成投资2.37亿元,比上年增长58.3%,增幅列各产业之首,投资支农力度加大;第二产业项目274个,完成投资44.4亿元,增长47.6%,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4.3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77.7%,继续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第三产业项目136个,完成投资10.3亿元,增长51.5%,比上年提高39.8个百分点,增长提速明显。 项目质量不断提高。计划总投资5000万-1亿元的建设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11个,完成投资11.1亿元,增长65.7%;计划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25个,完成投资17.6亿元,增长69.2%。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县规模以上投资的50.4%,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