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岱岳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岱岳区统计局 点击:
岱岳区统计局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的这一战略目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业和服务业工作,着力优化经济内部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区经济总量快速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有所提高。 一、综 合 国民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6.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1.97%;第二产业增加值47.83亿元,增长23.64%;第三产业增加值24.35亿元,增长19.2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由上年的30.2:47.6:22.2调整为27.5:48.0:24.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19元,增长16.54%。 劳动力就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9576人。其中,实现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3305人,安置特困人员再就业4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6%以内。新增市外劳务输出17927人,其中境外输出1054人。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1682户,从业人员4.36万人,注册资金3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7.6%和6.5%;个体工商户达到1.1万户,从业人员3.03万人,注册资金2.68亿元,分别增长6.6%、8.9%和47.9%。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9.64亿元,增长29.83%,占GDP的比重达到79.98%;实现税收5.09亿元,增长51.0%。民营经济已成为增强全区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实力的主要力量。 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全区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83个,合同引资额8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对上无偿争取资金5.6亿元,增长33%。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人均占有经济总量不高,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三产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等。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种植业32.65亿元,增长1.2%;林业2.93亿元,减少3.6%;畜牧业12.82亿元,增长5.3%;渔业0.33亿元,增长7.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富有成效。全区粮菜品种及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有机蔬菜、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万亩、57万亩和38万亩。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到56家。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79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万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416公顷,棉花播种面积697公顷。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吨 516555 1.6 # 夏粮 吨 210026 0.3 秋粮 吨 306529 2.5 棉花 吨 627 -1.3 大麻 吨 49 19.5 花生 吨 28911 12.1 蔬菜(含菜用瓜) 吨 2513902 0.5 瓜类(果用瓜) 吨 96677 -4.2 水果 吨 244116 -0.2 奶牛存栏 头 41340 19.9 生猪存栏 头 219205 3.3 羊存栏 头 348397 4.1 肉类 吨 60865 4.6 禽蛋 吨 32746 10.3 奶类 吨 83521 19.6 林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区有林地面积5.37万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2.85万公顷,用材林面积0.58万公顷,防护林面积1.98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7.2%。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24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920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区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2007年财政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6622万元,同口径增长70.7%。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7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9%。其中,农用拖拉机9626台,农用运输车4892台,农用汽车917台。机耕作业面积56.74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72.21千公顷。自来水受益自然村达到1297个,直接受益群众77.8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0个,总量已突破10000个。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了63.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区2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32.31 29.33 # 轻工业 7.28 36.3 重工业 25.03 31.8 # 国有企业 0.79 21.6 集体企业 1.05 36.7 股份合作企业 0.54 -5.2 股份制企业 20.05 36.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17 37.4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7.72 26.6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逐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4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棉纱、钢材产量稳步增长,化学农药、石膏板、原盐等立足资源优势的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5 -0.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0.91 -53.6 化学农药 万吨 0.31 47.6 石膏板 万平方米 3499.56 128.4 水泥 万吨 158.14 -0.5 原盐 万吨 41.3 100.7 纱 万吨 1.44 7.5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863.1 -1.3 白酒 万千升 0.68 -10.5 棉布 亿米 0.82 -6.8 钢材 万吨 49.35 5.9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67%;实现利润6.13亿元、利税10.71亿元,分别增长74.21%和64.12%;实交税金总额4.75亿元,增长66.55亿元。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14.5%。其中,完成竣工产值9.2亿元,与去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投资增长合理健康。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投资额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6.58亿元,增长27.2%。其中,城镇完成投资52.78亿元,增长17.49%;农村完成投资18.80 亿元,增长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