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岱岳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岱岳区统计局 点击: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和谐社会总揽全局,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工业立区,振兴岱岳,强区富民”的战略目标,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全区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总量快速提高,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立区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有所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24.3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38.21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17.92亿元,增长11%。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8.6个和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0:46.4:21.6调整为30.2:47.6:22.2。 劳动力就业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1.53万人,新增市外劳务输出2.27万人,在外务工人数达4.2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6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411户,从业人员2.78万人,注册资金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3%、0.8%和7.2%;私营企业发展到1447户,从业人员4.05万人,注册资金30亿元,分别增长47.8%、82.3%和58.1%。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93亿元,增长33.3%,占GDP的79.5%;实现税收2.98亿元,增长29.9%。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全区新引进各类项目220个,合同引资额72亿元;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达到28个,合同引资额38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26.2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6亿元,增长34.2%,其中,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23亿元;原项目追加投资27.6亿元。另外,对上争取无偿资金270笔,到位资金4.2亿元。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经济实力有待继续提高;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需继续提高等。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其中,农业29.24亿元,增长4.0%;林业2.76亿元,增长4.6%;牧业11.02亿元,下降0.3%;渔业0.28亿元,增长1.3%。 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业税全面取消,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喜获丰收,蔬菜因种植结构调整,产量有所下降,奶类产品大幅增长。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 量 单位 增长 粮食 508511 吨 0.8% 其中:夏粮(抽样数) 209440 吨 0.1% 秋粮(抽样数) 299071 吨 1.5% 棉花 635 吨 -2.5% 油料 25796 吨 -0.2% 蔬菜、瓜类 2502326 吨 -0.3% 肉类产量 58183 吨 -10.1% 奶类产量 69854 吨 67.2% 禽蛋产量 29683 吨 -17.4% 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2006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用拖拉机9607台,农用运输车4910台,农用汽车928台。机耕作业面积53.24千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00%。水利有效灌溉面积72.84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00%。全区自来水受益村达到515个,占全部行政村的72.5%。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了6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2048.3万元,增长35.36%。其中,国有工业6633.6万元,下降13.6%;集体工业7145.4万元,增长29.46%;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为191658.3万元、16611万元,分别增长42.01%和42.41%。轻重工业分别为53333.3万元、168715万元,分别增长40.63%和37.87%。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64%,比上年提高3.1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 量 单位 增 长 原煤 15.09 万吨 16.1% 发电量 1.8 亿千瓦时 50.8% 化学农药 1.53 万吨 94.2% 石膏板 862.23 万平方米 53.5% 水泥 168.06 万吨 15% 原盐 20.58 万吨 80.8% 纱 1.39 万吨 42.9% 工业锅炉 874.2 蒸发量吨 30.7% 白酒 0.71 万千升 25% 棉布 0.86 亿米 69.7% 钢材 45.97 万吨 13.8% 工业经济效益高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7170 万元,比上年增长37.67%;利润32391.6万元,利税61869.9万元,分别增长47.04%和54.71%。应收帐款净额、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用比分别下降10.3%、增长24.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6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同比增长20.41%;50万元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在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县以上投资42.5亿元,同比增长21.11%;农村投资17.03亿元,同比增长19.68%。 规模项目增长迅速。全区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施工(不含房地产)312个,增长80.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55个,城镇项目 、农村项目施工项目数和本年新开工项目数分别是159个、114个和153个、141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1个,完成投资18.46亿元,下降24.31%,其中工业项目12个。 第二产业投资高幅增长。在县及以上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331280万元,同比增长93.1%,占县以上投资额的比重为77.94%;第一、三产业投资分别6990万元、86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5%、28.8%。 建筑业生产效益发展平稳。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下降9.1%。全区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1家,利润总额0.51亿元,实现利税0.45亿元。 五、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462.8公里,比上年增加1423.3公里,公路密度142.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83公里。全区公路货运量985万吨,货运周转量32245万吨公里,均分别增长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1740辆,其中私人小(轻)、微型车20441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