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泰安市东平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2来源:泰安市东平县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经济强县为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4.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14.9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40.57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19.24亿元,增长17.7%。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上升,达到54.27%,其中工业占47.59%,三次产业比例为20:54:26。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266158万元,增加值151827万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值75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林业增加值1439万元,减少30.5%;牧业增加值28002万元,增长2.8%;渔业增加值44276万元,增长13.9%。 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增长。 全县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喜获丰收,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油料、蔬菜因种植结构调整产量有所下降。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称产量(万吨)增减% 粮食49.3044.66 其中:夏粮21.0914.81 秋粮28.2179.57 棉花0.89345.00 油料1.68-30.00 蔬菜(含)38.00-18.68 肉类总产量4.675.66 奶类产量0.86230.00 禽蛋产量3.091.98 渔业稳步发展、林业果品产量下降。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8.8万亩,水产品产量60856吨,增长4.07%。全县水果产量25129吨,减少42.61%。 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联合收获机 台,增长。%。机耕作业面积 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7.4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83%。全县自来水受益村达到237个,占全部行政村的33.1%。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了53.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创新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61.94%。 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5%。工业产品产量总量增加明显。表2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计量单位数量增减% 小麦粉万吨15.10180.59 精制食用植物油万吨1.20-76.35 饮料酒万千升0.17-58.48 纱万吨0.6042.99 布亿米0.2691.39 苎麻布及亚麻布万米702.144.58 人造板万立方米0.6546.12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2.6464.52 煤气生产量亿立方米0.0747.01 合成氨万吨23.9111.05 氮肥(折N100%)万吨18.9018.91 尿素万吨18.9019.09 肥皂万吨0.45129.27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455.9394.44 水泥万吨39.172.82 手工工具亿把0.397.78 工业经济效益高速攀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1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利润4.7亿元,利税59.1亿元,分别增长111.2%和1.3%。 建筑业生产情况。2005年,全县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8.62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32亿元,实现利税0.4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9.3%。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65亿元,增长83.53%。其中工业投资18.77亿元,同比增长66.7%。 五、国内贸易。市场销售持续走高。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县级8.1亿元,增长16.6%,县以下14.12亿元,增长15.6%。餐饮业2.59亿元,增长20.0%;批零业18.73亿元,增长15.9%。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823公里。全县公路货运量947万吨,货运周转量7495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6%和21.31%;客运量291万人,客运周转量15724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39%和12.64%。 民用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020辆,其中私人轿车4150辆。 邮电通信业情况。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14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8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7058万元。 七、对外经济、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36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04%。其中,出口2264万美元,进口1434万美元,分别增长31.93%和79.47%。 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分别增长10.0%和200.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全县地方财政支出5.44亿元,增长42.9%; 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75.5%,科技三项费用增长38.2%,农业支出增长39.9%。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6.45亿元,比年初增长25.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9.55亿元,增长24.95%;各项贷款余额为23.16亿元,可比口径比年初增长36.56%。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农业贷款13.56亿元,中长期贷款3.51亿元,分别占全年新增贷款的31.5%和30.7%。 九、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县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4186人,专任教师3934人。120所小学,在校学生40126人,专任教师307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9所,其中,医院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院1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82张,卫生技术人员192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14人,注册护士480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3750万元,新增道路面积3.1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38万平方米。在建污水处理厂本年投资4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7.6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继续加强。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面积都为12.19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达标率、工业废气烟尘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8.16%、91.5%、86.1%和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