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日照市莒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日照市莒县统计局 点击: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各级大力改善投资的软硬件环境,积极引进内资、外资,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总量增加。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社会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9亿元,增长41.5%,其中,县及县以上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7亿元,增长56.5%。县及县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29亿元,增长46.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26亿元,增长189.2%;其他投资完成1.69亿元,增长8.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89亿元,下降44.5%;城镇集体和私营企业投资完成2.24亿元,增长187.1%。 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投资4.1亿元的港源水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第一条线已投产,第二条线已开工建设,投资8亿元的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推进;投资1.2亿元的晨曦集团聚丙烯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投资5.2亿元的气分项目已开工;投资1.2亿元的浩宇纺织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投资2.5亿元的荣安水泥、投资8600万元的华运食品等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 农村公路改造完成投资1.1亿元,硬化农村公路111条,总长436.6公里,改造桥梁12座。 五、运输、邮电、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长度达7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公里,国道58公里,省道66公里,县道296公里,乡道264公里。客货运输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旅客周转量2.23亿人公里,增长12.6%;公路货运量795万吨,增长12.0%,货运周转量4.03亿吨公里,增长11.6%。 邮政、电信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098万元,增长14.02%。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429万元,增长19.61%。全县局用交换机容量21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15.55万户,增加2.3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2.05万户。 电力事业持续发展,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用电量73142万千瓦时,增长21.47%,其中工业用电量55341万千瓦时,增长27.93%。全年完成供电量60686万千瓦时,增长17.69%;售电量59091万千瓦时,增长18.24%。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县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改善商品供给结构,坚持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8亿元,增长16%,其中,县零售额14.07亿元,增长15.6%;县以下零售额13.83亿元,增长17.5%。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7亿元,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37.4%;其他行业零售额0.58亿元,增长11.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3.33亿元,增12.1%;集体经济 3.33亿元,增长11.3%。个体经济零售额18.75亿元,增16.1%;私营经济1.88亿元,增46.8%;其他经济0.58亿元,增11.1%。 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合同利用外资项目7个,合同外商投资625万美元,增长138.5%;实际外商投资304万美元,增长141.3%。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值82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2%,其中,进口3518万美元,增长85%;出口4690万美元,增长70.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72%;地方财政支出3.03亿元,增长 11.1%。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合计49.80亿元,比年初增加7.1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73亿元,比年初增加0.3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7.18亿元,比年初增加6.0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合计31.38亿元,比年初增加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6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70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237.17亿元,现金支出合计236.53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0.64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13653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111万元,增长24.4%;人身保险费收入9542万元,增长3.1%。保险赔款支出2807万元,增长43.7%。其中,财险支出2287万元,增长47.2%;人身险支出520万元,增长30.0%。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区道路长度 86.85公里,面积219.1万平方米。年末城区至周边乡镇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6辆,运营线路长度33公里,年客运总量166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628万立方米,城区用水普及率84.75 %。年末已有9.3万人用上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300吨,用气普及率达到84.75%。集中供热面积77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57.5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6.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53%。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4万吨, 粪便无害化处理量0.3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38%、95.0%。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96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58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年末城区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2.8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8%;建成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 10.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5%。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21项。其中,市以上科技成果15项。全年申请专利62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7.64万人;小学216所,在校学生6.8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0.32万人;幼儿园293所,入园儿童1.23万人,在园儿童2.2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6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系统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强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转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医院病床1562张。卫生技术人员181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59人,注册护士497人。初步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发病率降至87.07/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