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日照市莒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日照市莒县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实施“四大战略”、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个重点”、实现“三个目标”的工作思路,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9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9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8.83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7.40亿元,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8892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38:39调整为22:40:38。 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全县上下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机构和网络,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据初步统计,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01个,到位资金20.6亿元,增长114.7%。 其中已开工投资额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8个、过亿元的大项目6个。 园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莒县工业园”和“莒县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已经省政府审查通过。“莒县工业园”已形成了北区、南区和城北新区三个板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00万元。其中,县工业园城北新区已拓通硬化道路8条,总长10.5公里,硬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县工业园进园项目74个,其中今年新进园项目28个,实际到位资金5.42亿元。县农副产品加工区建设已启动。刘官庄、龙山、东莞、陵阳、浮来山、夏庄等乡镇加工基地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县城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加大了城市建设投入,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城区北入口、城阳南路拓宽改造、东部新区建设等一批精品工程建成,北环东路、东环北路、莒州北路拓通硬化道路1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7.5万平方米,进一步凸现了“大绿量、开放式”的城市风格。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全面竣工,东部新区供水主管网改造、城阳路管网配套顺利完成,城市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企业147家,参保人数达2.7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324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94个,参保人员1.9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357万元。收缴企业失业保险金256万元,收缴机关事业失业保险金146万元。全县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380元。全县参加医疗保险单位422个,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7万人,累计筹集基本医疗金2005万元。年末共有社会敬老院20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共有床位780张,收养750人。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4.56万人次,222.7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22962人,80.4万元。 二、农 业 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4039万元,落实粮食直补602.7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30万元,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各级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品种,优化结构,优化布局,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1.59亿元,可比增长8.0%。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粮食作物面积90.83万亩,比上年下降0.5%,粮食总产量37.27万吨,比上年增长6.1%;油料产量8.8万吨,增长29.4%;蔬菜产量78.26万吨,下降3.9%;瓜类产量12.98万吨,下降7.1 %;烟叶0.58万吨,下降4.9%; 茶叶189吨,增长19.6%;水果5.0万吨,增长2.0%;蚕茧3571吨,下降20.7%。粮经比例由上年的45:55调整到44:56。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0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0%。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全县畜牧业规模养殖单位14200个,畜禽养殖大棚2098个。全年猪出栏55.67万头,增长0.4%;羊出栏49.59万只,增长5.5%;牛出栏4.16万头,下降0.2%。全年肉类总产量7.24万吨,增长0.3%;禽蛋总产量3.58万吨,增长0.3%;牛奶产量1873吨,增长18.3%。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55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1150吨,比上年增长1.4%。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5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864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8.5万台,农用汽车312辆,农用运输车2666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31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065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各级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工业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3.06亿元,可比增长18.5%。在总计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到87家,比上年增加20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602万元,可比增长25.8%。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7%,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长39.6%。全县重点调度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食用植物油8270吨,下降33.2%;丝产量398吨,下降17.3%;服装752万件,增长38.4%;机制纸54853吨,增长17.1%;发电量23761万千瓦时,下降4.9%;水泥317.53万吨,增长29.9%;配混合饲料102091吨,增长122.2%;塑料制品19260吨,增长20.2%。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实现利润7249万元,增长11.1%;利税合计19139万元,增长14.3%。企业亏损面24.14%,提高4.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537万元,增长83.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0.32%,提高11.60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23%,下降0.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5.65%,提高34.3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8.15%,降低3.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0561元/人,增长31.8%。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36家,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 18.3%;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3.5亿元,增长16.3%;施工房屋建筑面积67.93万平方米,增长15.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43.76万平方米,增长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