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州市武城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德州市武城县统计局 点击: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52亿元,比年初增加3.1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30亿元,比年初减少0.2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68亿元,比年初增加3.21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56亿元,比年初增加6.08亿元。其中工业贷款4.75亿元,比年初增加0.96 亿元;商业贷款5.33亿元,比年初增加0.20亿元;乡镇企业贷款0.72亿元,比年初增加0.02亿元;农业贷款11.65亿元,比年初增加0.76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0.08亿元,比年初增加0.04亿元;其他短期贷款3.60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中长期贷款4.25亿元,比年初增加0.80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07亿元,比年初增加0.05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企业保险、家庭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均有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支付各种赔款810万元,增长17.2%;保险赔付率为4.5%。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技术事业稳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200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2%,全县列入省级以上项目2项,市级科研计划1项,专利申报量达52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9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5%、28.6%。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9所,在校生27141人,其中:初级中学17所,当年招生4563人,在校生18207人;完全中学1所,当年招生2846人,在校生8536人;职业中学1所,当年招生86人,在校生398人;小学 67所,当年招生4044人,在校生25126人;幼儿园153处,在园7916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0%,毕业生升学率99.0%。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家,全年共演出281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l座,1000瓦发射机3套,300瓦发射机1套,微波设备3路,闭路电视设备36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1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2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120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475张。 体育事业稳定发展。拥有体育场馆1个,积极组织并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2006年全县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85场次。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城区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14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12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25.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50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40.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75公顷,增长13.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2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平方米。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我县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全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188吨,废气中烟尘排放量765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98吨。全县污水治理设施运转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85%。城区烟尘控制区面积13平方公里;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3平方公里。 十一、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总水平稳中略升,涨幅有所回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1.34%,物价涨幅比上年回落2.06个百分点。2006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38 %。其中,食品、居住、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及用品指数分别为101.38、103.52、101.21、102.79、101.54,分别比上年上升1.38%、3.52%、1.21%、2.79%和1.54%。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涨幅回落,同比分别下降0.45%、0.14%。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374684人。全年出生人口2896人,出生率7.7‰。死亡人口2116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1.34%。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人数28561人,增长53.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83万元,增长85.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95元,增长21.28%。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县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5处,2006年,新增城镇就业4430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1580人;改扩建、新建乡镇敬老院9处,356名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6.55元,增长10.3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57.63元,增长5.57%。其中食品支出1626.25元,增长7.04%;衣着支出568.79元,减少7.5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83.85元,减少78.52%;居住支出798.26元,增长52.32%;医疗保健支出326.02元,减少15.40%。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屋使用面积39.28平方米,增长0.06%。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18元,比上年增加424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8元,减少6.5%。其中食品支出421元,减少24.5%;居住支出250元,增长54.3%;交通、通讯设备支出219元,减少11.8%;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12元,减少4.09%;医疗保健支出126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23平方米。 每百户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 位 城 市 农 村 彩色电视机 台 116 27 收录机 台 32 - 电冰箱及冰柜 台 7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