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德州市德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德州市德城区统计局 点击:
德州市德城区统计局 (2008年3月20日) 2007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以“壮大中心、勇当龙头”为总体目标,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面临国家宏观政策趋紧、原材料涨价、物价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全区经济发展仍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面貌变化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又好又快健康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16.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5%,人均GDP达到3089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8元,增长19.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3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72亿元,增长16.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69亿元,增长1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9%,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54.6:42.6。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26.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2亿元,增长27.7%。财政支出5.48亿元,增长26.1%。国税收入4.97亿元,地税收入5.7亿元,分别增长28.4%和171.0%。全区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9.1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19%。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农业产值3.36亿元,增长11.7%;林业产值0.07亿元,下降3.9%;畜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27.5%;渔业产值0.09亿元,增长3.15%;农业服务业产值0.67亿元,增长6.1%。 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 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吨 95491 -4.37 其中:夏粮 吨 48662 -12.95 秋粮 吨 46629 6.64 棉 花 吨 2543 8.81 蔬 菜 吨 127355 -0.63 瓜 类 吨 21000 -- 水 果 吨 17433 0.1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植树造林面积59公顷,植树30万株,幼林抚育177公顷,当年育苗37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664公顷,增长1.3%;森林覆盖率达到34%。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肉类总产量18828吨,增长21.7%,其中,猪肉5798吨,增长0.4%。禽蛋总产量9934吨,增长27.7%。牛羊奶产量8658吨,下降0.1%。猪年末存栏4.21万头,全年出栏7.74万头;羊年末存栏1.83万只,全年出栏1.83万只;大牲畜年末存栏1.69万头,其中奶牛0.41万头;家禽年末存栏269.32万只,全年出栏955万只。 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07.33公顷,增长2.2%;淡水渔类产量1465吨,增长4.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3.14万千瓦,增长1.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853台,联合收割机97台。农村用电量2237万千瓦时,增长7.0%;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3.16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377吨,地膜覆盖面积375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9112公顷。全年配套机电井达到1503眼,增长7.4%;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11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千公顷,增长71%,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1千公顷,增长25%。 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区无公害蔬菜发展到4.2万亩,建成万头猪场2处,数字化养鸡大棚15栋;新型能源推广走在全市前列,建成秸秆气化站6个;“安全水”改造水利实施,完成3处除氟供水站建设;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网入村率分别达到98%、97%和40%;全区12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自来水受益村106个。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22.16亿元,增长24.6%,实现工业增加值58.74亿元,增长17.5%,占GDP的比重为5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已发展到17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2家,资产合计达到119.84亿元,增长1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48亿元,增长27.2%,实现工业增加值57.88亿元,增长26.9%,目前工业仍然是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97亿元,增长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工业用电量21.26亿千瓦时,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1.27亿千瓦时,增长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配混合饲料 万吨 4.66 -9.2 小麦粉 万吨 11.64 -38.1 液体乳 吨 7247 32.6 摩托车 辆 13395 13.5 服装 万件 360.68 26.6 梭织服装 万件 191.48 4.9 针织服装 万件 169.2 65.3 棉布 万米 1873 54.0 纱 吨 17943 -4.6 啤酒 千升 34787 34.2 不锈钢制品 吨 18 -- 升降移动机械 台 122 -23.3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0.7 17.2 水泥电杆 吨 1396 -- 砖 万块 7503 -4.1 电子元件 万只 8.01 -- 锁 万把 1265 -- 轴承 万套 2206 33.1 电线 公里 7116 116.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6180 -- 石墨及炭素制品 吨 59998 39.2 太阳能热水器 万台 35.56 39.3 工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03.26亿元,增长28.8%,产销率为99.4%,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6.19亿元,增长31.9%。实现利税23.68亿元,利润12.3亿元,分别增长35.1%和31.2%。亏损面为2.86%,亏损企业亏损额1609万元,增长32.72%。产成品存货12.13亿元,增长54.86%。应收帐款净额8.01亿元,下降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2.31%,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20.47%,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0.73%,比上年提高40.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6.59%,下降5.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14%,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55次,比上年减慢0.4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3.18万元/人,增长20.9%。工业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2家;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7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