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雅安市芦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6来源:雅安市芦山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县域陷入低谷,财政收入连年下滑的严峻现实,大力实施五抓战略,突出发展五种经济,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县域经济成功迈出止滑、回收、加快发展三大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7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83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6393万元,增长28.7%;第三产业增加值22572万元,增长6.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3.68%和10.3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互促共进。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0.2:43.9:25.9调整为27:49.1:23.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593万元,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18万元,增长2.8 %;第二产业增加值28096万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10079万元,增长10.3%。 全县经济总体上保持快速、持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经济发展中也还存在着困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工业发展中电力供应制约了工业企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投资增长乏力,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增收缓慢等。 二、农业 2006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劳务开发工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80公顷,比上年增加432公顷,增长4.7%;其中大春播面6194公顷,增长5.6%,小春播面3485公顷,同比增长3.1%;油料播面1754公顷,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3203公顷,同比增加210公顷,增长7.0%。 粮食总产量49368吨,增加624吨,增长1.3%。其中:大春粮食40214吨,增长0.9%;小春粮食9154吨,增长2.8%;油料产量3037吨,同比基本持平;蔬菜产量64603吨,同比增长5.8%。 林业生产持速发展,发展林竹17万亩,中药材6.7万亩,蚕桑1.3万亩,当年造林面积733公顷,其中退耕造林67公顷。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17443头,增加3434头,增长3.0%。长毛免存55万只,天润雪鹅种鹅4200羽,生猪存栏92712头,增长0.9 %。羊存栏16383只,增长6.8%。主要畜产品量有所增加,全年肉类总主量15460吨,增加421吨,增长2.8%。其中猪肉产量11508吨,增加293吨,增长2.6%, 农业和农村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县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00公顷,增长22.3%,农业机械总动力6.5万千瓦,增长8.3%,农村用电量626万千瓦,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成效突出,确立了“充分利用县外资金、资源和市场,加快发展水电工业、改造提升高载能工业,大力发展普通工业”的工业发展新思路,前后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芦山,规模以上企业增至30家,成为芦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形成了水电、高载能、普通工业三GDP大产业雏形。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9933万元,同比增长34.6%,对GDP的贡献率为83.1%,拉动GDP增长12.5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规模以上工业运转良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753万元,同比增长49.8%,对GDP的贡献率为82.7%,拉动GDP增长12.48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工业长石坝、佛山、黎坪一、二级等一批小水电顺利投产,新增电力装机5.5万千瓦,实现水电工业增加值 8530万元,增长132.7%。高载能工业面对宏观调控严峻形势,克服市场波动,电力紧张等困难,全部安装启用治污设施,推行节能降耗,推行循环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工业增加值17069 万元,同比增长5.4%。普通工业增加值5154万元,增长334.9%。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460万元,同比增长1.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60万元,增长5.7%,商品房屋销售额9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6216万元,增长7.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160万元,增长190%。 进一步贯彻落实诚信招商理念,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建立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体系。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000万元,增长10.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国内贸易 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品需求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84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20508万元,增长11.2 %;住宿和餐饮业4103万元,下降0.3%;县的零售16101万元,增长24.9%;县以下的零售额10783万元,增长0.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城乡交通建设明显改善,投资1100万元改造仁加至双石、飞仙至铜头、龙门至龙门洞公路45公里;全长71公里的芦邛路工程已完成投资387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3550万元,县财政投资320万元。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550公里。邮政业务总量202万元,同比增长25.5%。旅游开发初见成效,成功举办三月三“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助推了乡村度假旅游,开发了根雕、魔芋挂面、龙门花生等旅游商品,举办特色小吃评选活动,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提高了旅游综合效益。全年旅游人数327420人次,比上年增长143.8%,旅游收入总额达8303万元,增长103.8%。 七、财政和金融 财税持续增长,融保持平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9万元,增长163.4%,各项税收1165万元,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257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3694万元。 融运行平稳,存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存款额79079万元,增长28.9%;其中居民储蓄额62445万元,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30728万元,比年初增长17.8%,其中农业贷款25143万元,比年初增长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