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绵阳市涪城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6来源:绵阳市涪城区统计局 点击:
涪城区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服务科技城,推进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局,在实施“三大要务”、“一个目标”、“干好十件大事”工作中,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十五”计划得以顺利完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辖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3.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1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70.53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为4.9:54.4:40.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72.7%和2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6233元。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在市区两级注册登记的私营个体、外商及港澳台企业33272户,增长6.2%,其中内资企业33101户,工商注册资金363.4亿元,增长33.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71家,注册资金38.09亿元;个体私营、外商及港澳台上缴税金4.30亿元,增长2.9%。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0.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占辖区GDP的46.6%,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2%,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2005年涪城区在全省181个县(市、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中位居第六。 价格总水平略有增长。据调查,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0.6%,比上年涨0.6%,分项目看,食品上涨1.7%,衣着下降4.1%。 二、农业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奶业、蔬菜、蚕桑、土鸡、生猪和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取得新进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4%,农业增加值实现8.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9%。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3678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粮食及经济作物增产增收,畜牧业产量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9.3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6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0.5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79万吨,增长7.2%;农村用电量12545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先后建起了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发展,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91个。 全年辖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全部工业增加值82.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9%,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70.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0.64亿元,下降13.6%;完成新产品产值143.97亿元,增长26.0%,产销率达99.6%。 全年产品销售总额264.06亿元,增长20.2%,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盈亏相抵后实现101738万元,扭转了上年利润亏损局面。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44亿元,比上年下降2.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95亿元,增长28.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8.85亿元,增长10.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增长58.5%;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4.01亿元,增长36.1%。 商品房竣工面积40.3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8.9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2.38亿元,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五、国内贸易 随着城市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善,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居民消费欲望进一步增强,刺激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住房、通讯、汽车等消费热点连续升温,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31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12.27亿元,增长11.0%。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亿元的批发市场4家,大型零售超级市场7家。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经济取得新的突破,新签项目合同数16个,增资企业8个;全年出口总额41765万美元,下降14.3%;当年合同外资金额6984万美元,增长44.2%;实际使用外资3960万美元,增长70.1%。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今年3月,在辖区内举办了中国绵阳科技城投资与合作洽谈会暨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论坛;5月,全球华裔聚首绵阳话合作,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海外华商、经济专家、企业家就与西部产业互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展开深入探讨,同时进行具体项目的洽谈,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提升了绵阳在海内外知名度,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增加,共引进投资项目358个,其中外资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6个;引进到位资金13.89亿元,其中到位外资171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568万美元,增长10.4倍。 旅游业在创建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旅游、“两弹一星”红色旅游及李白文化旅游、王朗自然生态旅游等独特优势,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172.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2.55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人数3.26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23.32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亿元,增长18.4%,旅游外汇收入685.88万美元;年末拥有星级宾馆13户,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951间。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公路通车里程507公里,高等级公路(即一级以上公路)192公路,其中高速公路24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25公里;货物周转量39063万吨公里,下降3.7%;客运周转量240086万人公里,增长1.4%;民用航空客运量12.98万人次,下降19.4%;民用航空货邮运量2891吨,比上年下降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