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元市利州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6来源:广元市利州区统计局 点击: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工业强区、城乡相融、富裕农村、服务城市”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66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45252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271058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250221万元,增长8.8%。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48:44。在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8%,规模以下工业增长12.5%,建筑业增长12.4%。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13.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5%,住宿餐饮业增长13.5%,金融业增长10.2%,房地产业增长3.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1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长12.2%。 全年物价涨幅逐月涨高,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3%;非食品价格指数和服务项目价格均比上年上涨1.8%;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4%。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59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25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9%。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大社会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74741人。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城乡劳动力转移5.67万人。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全区引进项目55个,到位资金8.12亿元。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74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0%。民营经济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市直工业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增长速度下降,效益下滑;二是经济发展难以突破要素制约;三是价格对三次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四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村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二、农业 小春生产形势良好,大春深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小幅减产,畜牧、多种经营、渔业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9130万元,比上年增长5.0%。 林业生产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当年造林面积1067公顷,其中退耕造林133公顷,“退一还二”荒山造林667公顷。目前全区森林面积95962.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807公顷2000,全年零星植树168.8万株。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4.8%。 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影响,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生猪生产是拉动畜牧业增长的支柱力量,肉、禽、蛋产量均比去年有明显增长。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0001吨,比上年增长18.7%。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7281千瓦,比去年增长16%。机耕作业面积0.49万亩,机播面积28公顷,机械植保作业面积1.2万亩,机械收获面积300公顷。年末有蔬菜大棚750个,蔬菜大棚面积47公顷。 全区193个村,自来水受益村92个,通汽车村193个,通电话村18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区属工业快速发展,市直工业发展减慢;工业经济总量扩大,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全区(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4家。全年(辖区)工业实现总产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5亿元,增长18.7%;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75亿元,增长25.1%。 工业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区级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70万元,比去年增长87.54%;总资产贡献率5.95%,比去年同期降3.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36.8%,下降1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85次,比上年上升0.3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83%,下降0.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0.96%,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综合能源消耗为1.02吨/标准煤,比去年下降24.4%。 建筑业稳定发展。辖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7个,从业人员18043人,工程技术人员3431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992万元,竣工产值完成12039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市直综投资的大力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辖区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4亿元。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是拉动全区社会投资的主要力量。 五、国内贸易、旅游 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全区(辖区)社会消费品零总额为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2%。从消费地域看,市及县属完成27.64亿元,增长15.46%,县以下完成3.38亿元,增长14.21%。从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业23.16亿元,增长15.86%;住宿和餐饮业5.24亿元,增长13.62%;其他行业2.62亿元,增长4.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43亿元,增长4.3%;集体经济1.03亿元,增长6.5%;私营个体经济19.95亿元,增长16.4%;股份制及其他经济8.61亿元,增长16.0%。 旅游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到2006年末,区内有名胜风景区5个,星级饭店5个,星级饭店床位866张。全年来辖区旅游人数达131.3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78亿元,入境旅游249人次。 六、交通 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宝轮至白龙湖二级公路重点工程完成总投资4300余万元;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125公里,总投资3460万元;完成宝轮梨树沟桥、红星桥、大石通福桥、盘龙协和桥等4座农村桥梁建设;完成盐井溪1、2、3、4号码头、岩湾码头、上石盘码头、五佛岩码头、梨树码头等8个农村小码头建设;完成白朝农村客运站建设;新建通乡油路、水泥路25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4条65.5公里。年内新增通村公路行政村14个。全区国省道好路率达76%,县道好路率达67%,。 七、财政、金融 财政工作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指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圆满完成财政收入预算。全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15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08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76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527万元。本年支出合计33882万元,比上年增长47.1%。财政支出总计34023万元。到2006年底,区财政滚存结余3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