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元市苍溪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6来源:广元市苍溪县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苍溪人精神”,全面实施“3466”发展方略,奋力推进苍溪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平台,增长速度创新高,运行质量有所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3.39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3.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增速创近10年最快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31.4%;第三产业增加值7.60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27%、38.03%和32.70%,分别带动经济增长GDP3.84、4.99和4.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369元(折合成407美元),比上年增加615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8:32。城镇化水平达到17.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19亿元,增长15.3%,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2%。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水平达136.8点,企业景气指数的平均水平达138.5点。 物价涨幅创近7年来新高,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5%,涨幅比上年高出3.5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4.0%,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4.6%,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扩大1.4、3.7和3.4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地方财政增收压力大,部份城乡居民生活较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 二、农业 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有利因素的积极推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3.50万亩,比上年增长7.3%,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4.97万亩,增长7.9%;大春粮食播种58.53万亩,增长7.0%。全年粮食产量37.25万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小春粮食9.00万吨,增长7.8%;大春粮食28.25万吨,增长8.8%。种植优质油菜21.97万亩,油料产量4.3万吨,增长38.6%;烟叶123吨,下降34.2%;甘蔗1490吨,增长1倍。水果14.1万吨,增长12.8%。“万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品牌保护意识和力度明显加强。我县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六个一+三配套”的苍溪经验进一步推广。 畜牧水产品发展加快,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4.4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出栏生猪105.07万头,增长10.6%;出栏肉牛1.87万头,下降7.3%;出栏肉羊7.21万只,增长13.0%;存栏毛兔361.91万只,增长1.2%;蚕茧798.4吨,下降25.1%;小家禽973.3万只,增长12.3%;水产品5674.6吨,增长37.1%。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完成造林面积1万亩;工程造林2.1万亩;完成天保工程森林管护113.8万亩;完成零星植树200万株;育苗300亩;封山育林新增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5%;杜绝了森林火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新建小、微型水利工程2609处;整治病险水库15座;标改山平塘500口;新增蓄水48.64万立方米;解决饮水人数1.5万人;自来水受益村120个;新增有效灌面0.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建防渗渠道27公里;水利工程汛末蓄水达1.19亿立方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27万千瓦,增长5.2%;农用拖拉机2030台,增长13.7%;农用载重汽车251台,增长2.9%;农村用电量4813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民营化思路,着力培育龙头工业企业,工业经济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0.98亿元,增长63.3%;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91亿元,增长50.6%;实现利润483.7万元,增长26.4%,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39.9%。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规模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民营企业新增74家,达到318家。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县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3个,其中,亏损企业5个;实现利税总额691万元,比上年减少5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0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城镇投资4.19亿元,增长3.8%;农村投资5.03亿元,增长64.0%;城镇私人投资0.29亿元,增长83.1%。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2.68亿元,非国有单位投资6.83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城镇单位固定资产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7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3个,建成投产项目24个,38个重点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3.16亿元。通过举办“梨花节”等大型经贸活动,全年引进项目134个,到位资金3.8亿元。完成了城市管道天然气特许经营权转让,212线苍阆段改造进展顺利,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拓展了县城四大进出口通道,滨江路二期、同心广场二期、红军渡风景区一期、北门沟干道续建、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九曲溪北门沟段治理工程等重点城建项目全面完成。 经营城市取得新突破,在全市首开小集镇小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全县共招拍挂土地18宗,实现土地收益1897万元,初步实现了城市建设的流动开发。城市管理日趋规范,依法终止了三轮车运营权,实施城建温暖工程,搞好城市亮化、绿化和美化,巩固了省级卫生文明县城成果。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生产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189万吨,货运周转量142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80万人,客运周转量16420万人公里。建成通乡油路25公里,新建通乡公路67公里,通村公路90公里,国、省道好路率达到77%,县道好路率达到71%。完成水运货运量18万吨,水运货运周转量1500万吨公里,水运客运量12万人,水运客运周转量550万人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