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广安市岳池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6来源:广安市岳池县统计局 点击: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跨三步,翻三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心为人民,实干促发展,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三个转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掀起了加快发展的新一轮热潮,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2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006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64万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42721万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2%、49.9%和32.9%。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3个、6.7个、4.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4.7:25.3:40.0调整为32.8:27.8:39.4。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体制性障碍没有从根本上破除,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就业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7.46:1.52:44.96:2.64:3.42调整到今年的47.19:1.35:45.16:3.01:3.29。 多数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49.92万吨,比上年增长3.6%;油菜籽产量12743吨,增长9.6%;水果产量32596吨,增7.9%;蔬菜产量471317吨,增9.6%。 畜牧业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多。全年出栏肉猪106.24万头,增长7.5%,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84709吨,增长10.8%;禽蛋产量10348吨,增长28.8%;牛奶产量501吨,增长49.5%;水产品产量10800吨,增长27.1%。 天然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成片造林5240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000公顷。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1887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万千瓦,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努力克服非典、电力和运输紧张等困难,合理组织生产,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实现增加值63508万元,增长19.3%,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值51980万元(可比价),增长34.7%,实现销售收入54655万元,增长41.0%,实现利税5524万元,增长71.3%。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县建筑业总产值达124242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税总额404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3107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20202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房地产投资及工业投资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460万元(含广南高速路岳池段),比上年增长40%。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82470万元,增长16.1%。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31344万元,增长47.2%;更新改造投资4700万元,增长466.3%;房地产开发投资416万元,增长1286.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797万元,增长14.80%。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70793万元,增长15.7%;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104004万元,增长14.2%。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04%,比上年下降3.29个百分点;私营及个体经济零售额增势强劲,增长13.8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342万元,增长11.5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0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89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450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7115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09万元,增长1.8%。全县现有邮政局所17处,年末固定用户达54845户。其中,城市用户32477户,农村用户22368户。移动通讯高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1500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523个,年末互联网用户达959户。 旅游业迅猛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38500人次,增长202.1%,旅游收入总额达11008万元,增长121.5%,其中外汇收入2.8万美元。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144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5561万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15939万元,增加11858万元,增长8.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学年初,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99所,在校学生174164人,全县各类学校专任教师6771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3433人,小学教师3246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拥有广播电视站44个,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长度1185公里,有线用户12.2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0.35%,电视人口覆盖率95%,广播人口覆盖率95%。 针对非典后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全县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2003年末,全县医院卫生院79个,床位1091张;卫生技术人员1252人,其中,医生489人,全年诊疗80.1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次及新获名次较上年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十一、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4%,全年出生人口9922人,死亡人口68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全县年末总人口115.09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20元,增长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