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银川市贺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银川市贺兰县统计局 点击:
二00八年三月二十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以及区市县党代会、人代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为实现贺兰县跨越式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200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还不雄厚;工业经济的发展还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明显,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有限;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还未能彻底解决,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一、综合 2007年,我县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亿元,增长23.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22.1%,建筑业增加值3.23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2.3%。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6:53.1:24.3,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5.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3975元,比上年提高28.5%。 二、农业 2007年,县委、政府按照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兴农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及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增加农业投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全县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1.12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7.4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444.3万元,下降54.6%,牧业产值2.02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1.42亿元,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0.23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农业66.6%、林业0.4%、牧业18.2%、渔业12.8%、农林牧渔服务业2.0%。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下降,经济作物上升。2007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63.2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03万亩,下降4.2%,蔬菜面积11.51万亩,增长24.7%,水果面积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0.63万吨,比上年减6.1%,蔬菜产量29.32万吨,增长32.3%,水果产量4581吨,下降10.2%,粮经作物比重为82:18。 2007年县属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7年实际 比上年增减±%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 32689 -4.2 粮食总产量 吨 206328 -6.1 夏粮产量 吨 38292 -29.3 小 麦 吨 38212 -29.4 秋粮产量 吨 168036 1.5 水 稻 吨 89036 0.5 玉 米 吨 78911 2.9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 9451 26.4 1、油料产量 吨 896 51.9 2、蔬菜产量 吨 293192 32.3 3、瓜类产量 吨 41588 11.6 水果产量 吨 4581 -10.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2万亩,其中经果林4575亩。 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34197头,比上年下降9.2%,生猪存栏38628头,比上年增长8.7%,羊只存栏93428只,增长4.7%,全县人均肉类占有量50.4公斤,人均奶类占有量128.4公斤,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13.8公斤。 2007年全县主要畜禽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7年实际 比上年增减±% 大牲畜存栏 头 34197 -9.2 黄 牛 头 24823 -10.7 奶 牛 头 8201 -1.2 生猪存栏 头 38628 8.7 生猪出栏 头 62647 -3.5 羊只存栏 只 93428 4.7 羊只出栏 只 126779 -0.8 家禽存栏 万只 30.27 -1.4 家禽出栏 万只 54.57 1.6 肉类总产值 吨 9071 -1.9 奶类总产量 吨 23641 -0.2 蛋类总产量 吨 1968 6.6 渔业生产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优质水产养殖和生态渔业为重点,继续巩固渔业大县地位。全年水产养殖水面积达到6.6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2万吨达2.07万吨,增长7.4% 。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6.4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04台,增长3.0%,小型拖拉机17649台,增长5.3%,农用运输车2878辆,农村用电量3429万千瓦时,家用化肥的用量(实物量)60587吨,农田有效浇灌面积57.03万亩。 全县农村组织建设比较稳固。2007年来,全县共有4个镇,1个乡,2个县属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59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委会,657个村民小组。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我县不断推进“兴工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主导作用更加明显。银川德胜和暖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和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加快老企业技改扩建,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4%,完成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0%,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完成工业增加值8.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5.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 216.1万元,比上年下降21.3%,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4%,重工业完成产值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82%,轻重工业比重为36.3:63.7,同上年相比,轻工业所占比重下降10.2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 78.92%,产品销售率为95.44%,比上年上升4.9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48.98,比上年提高35.8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473万元,比上年增长91.4%,亏损企业17家,累计亏损 3131.8万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