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鹰潭市月湖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鹰潭市月湖区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重大决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919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86万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1800万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00万元,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11379元,增加1700元,增长17.6%。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35:24.79:71.86,调整为3.01:26.98:70.01,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1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衡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925万元,比上年增长4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124万元,增长25.3%。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其中:服务项目上涨1.3%,消费品上涨4.0%。食品类上涨8.1%,其中:粮食上涨18.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8.6%,蛋品上涨18.1%,水产品上涨18.2%,鲜菜下降19.8%;烟酒类上涨1.2%;衣着类下降1.5%;家庭设备用用品类下降2.4%;医疗保健品类下降1.9%;交通及通信用品类下降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3.7%。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区农业总产值97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增长幅度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 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粮食总产量达16551吨,增长20.8%,粮食播种面积3061公顷,增长11.7%。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实现林业产值94万元,增长17.8%;森林覆盖率达20.16%。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区牧业产值实现3716万元,比上年增长36.5%;牧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9万头,增长38.8%;牛出栏2180头,增长64.4%;家禽出笼51.8万羽,增长82.1%;牛奶产量240吨,增长20%;鲜蛋产量200吨,增长60%;肉类总产量3210吨,增长69.9%。 渔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区实现渔业产值1549万元,增长15.8%;水产品总产量2202吨,增长22.3%,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685吨,增长96.3%。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区农用机械总动力22607千瓦,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040千瓦,增长29.7%;联合收割机18台,增加10台;农用运输车78辆,增长34.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90吨,增长12.1%;农村用电496万千瓦小时,增长8.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96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区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2045万元,增长30%。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7%,比上年上升1.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5800万元,利税1004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25%。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四、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2万元,增长13.9%。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350万元,增长12.6%,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2894万元,比年初增加35089万元,增长7.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3056万元,比年初增加24472万元,增长8.48%。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3580万元,比年初增加88231万元,增长35.9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市零售额137186万元,增长15.1%;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714万元,增长10.2%。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8570万元,增长14.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791万元,增长16.5%;其他实现零售额539万元,增长8%。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加强了区域创新体系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全年获得各级科技奖14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12项。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全区“普九”验收合格。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990人,在校学生269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601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6%。 七、文化、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文化馆、群艺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7个(包括个体机构),其中:医院8个,农村卫生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站)2个,诊所79个,医务室、卫生所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91人,其中:医生502人,注册护士365人;在农村,有乡村医生126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6‰,自然增长率为9.34‰;年末全区总人口为1714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639人,占总人口的75.62%。全区男性人口为90126人,女性为81292人;18岁以下人口比重为23.7%,18—35岁人口比重为31%,35—60岁人口比重为35.1%,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0.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3元,比上年增加70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3570元,增收529元,增长17.4%,同比加快1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6:1,是1997年以来的首次缩小。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5.01元,比上年增长3.8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6元,增长0.15%。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78平方米,增加1.97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