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鹰潭市贵溪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鹰潭市贵溪市统计局 点击:
2001年,贵溪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大对外开发力度,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恢复较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8.5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11.9%。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362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519.7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鹰潭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民间投资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形式严峻,弱势群体居民生活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987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农作物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588公顷,比上年减少3.0%;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0015公顷,比上年减少1.9%。由于旱稻优质品率提高,加上风调雨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9575吨,比上年增长5.06%;油料总产量5878吨,减少8.57%;水果总产量9319吨,减少15.6%;蔬菜产量64969吨,减少0.57%。 畜牧业生产出现下滑。2001年,生猪出栏188513头,比上年减少11.0%。牛出栏9301头,减少15.41%;家禽出笼244万羽,增长0.44%;全年肉类总产量17575吨,减少11.66%。其中,猪肉产量13196吨,减少11.0%;禽蛋产量6902吨,增长0.31%。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市水产总产量11110吨,比上年增长0.54%。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持续加快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全年完成造林696公顷,完成荒山造林累计3.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7%。活立木蓄积量达516.2万立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到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农村用电量达到2132.5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0%。全年有效灌溉面积为30.36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155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56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工业产品销售率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8%。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2856.7万元,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实现利润9247.2万元,比上年增长32.2%。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改善。2001年,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056.5万元,比上年增长92.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20.2万元,增长81.8%。实现利润-348.6万元,比上年减少亏损683万元;实现税金1776.4万元,比上年增长3.7倍。全年房屋竣工面积29381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444万元,比去年增长26.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594万元,增长67.6%,更新改造投资2938万元,增长17.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9281万元。 重点建设完成情况较好。贵雅电光源技术创新项目,贵华铜材技术改造,贵神线和贵白线三级公路改建,泥冷路水泥路面改建,雄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已竣工或基本竣工。 五、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38万元,比上年增长9.1%。 按地区分,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540万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918万元,增长15.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526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餐饮业实现3207万元,增长11.8%;制造业实现4126万元,增长1.3%;农业生产者实现5784万元,下降1.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地方交通完成公路货运量789万吨,比上年增长1.5%;完成公路客运量301万人,比上年增长7.5%。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加快。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9.5%。住宅电话稳步增加,移动电话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住宅电话用户达4.5万户,比上年增长36.4%;移动电话用户达3.11万户,增长1倍多。全年电话普及率达15部/百人。邮电通信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715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7521万元,增长1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845万元,增长13.8%。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352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7%;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54764万元,增长31.0%。收支相抵,净投放19489万元,下降15.6%。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87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收入1147.9万元,人身险收入1723.97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719.8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66.4万元。 八、科技与教育 科技队伍保持稳定,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050人,与上年基本持平。科技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市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大功率稀土节能灯项目已建成投产。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492人,在校学生5631人;初中招生9104人,在校学生31954人,初中入学率95.52%;小学招生7436人,,在校学生4573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32%;幼儿园在园幼儿2882人。教育改革取得了新成果,在全市中小学推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的“三制”改革,调整了城区中学教学网点结构。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市区有影剧院6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各乡镇设有文化站。全市有广播电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7个。全市广播覆盖率87.63%,电视覆盖率93.86%。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39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815张,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69人,其中医生38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