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春市万载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宜春市万载县统计局 点击: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万载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开好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发展为近九年最好水平。2005年,万载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5877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83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168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125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4.10%、23.09%、13.0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9.6:40.9:29.5调整为29.3:43.2:27.5。 财政收入增长为近十年最好水平。2005年万载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9140.10万元,增长22.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60.60万元,增长20.49%,财政收入超二千万的乡镇达2个(康乐街办、黄茅镇)。财政总支出33293.50万元,增长16.57%。 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传统农业比重偏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社会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农业 2005年,万载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三农”政策,继续实行种粮、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80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0%,其中:种植业53481万元,增长4.54%,林业15016万元,增长7.20%,牧业36656万元,增长6.46%,渔业11637万元,增长9.89%。全年粮食产量23.21万吨,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早稻9.09万吨,比上年增产0.58万吨,增长6.82%,晚稻13.07万吨,比上年减产0.24万吨;油料产量3677吨,比上年减产30吨,水果产量1515吨,比上年增长17.53%,蔬菜产量9.06万吨,比上年增长2.14%。 有机农业扩大发展,2005年把扩大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及把有机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并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奋斗目标。全县有机农业基地乡镇扩大到6个,有机认证耕地面积达到4.32万亩,有机认证企业3个。通过有机认证的种植品种有水稻、木姜、小葱、草莓等20多个,有机产品已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 林业生产平衡发展。随着“林改”工作的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983公顷,低产林改造219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060公顷,中、幼龄抚育面积578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200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0576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4个。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5%,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共出栏生猪33.55万头,增长29.04%,羊出栏8.89万头,增长57.9%,兔出笼76.46万只,增长70.14%,肉类总产量29495吨,比上年增产7406吨,增长33.53%,年末生猪存栏17.01万头,羊存栏9.48万头,兔存笼60.61万只,家禽年末实有91.72万羽,其中:鸡56.28万羽、鸭33.49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500吨,增长8.68%,养殖产量9900吨,增长11.2%。养殖面积31000亩,增长34.4%。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2万亩,特种水产品主要有: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投资11000万元,完成公路硬化190.7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完成旧村改造45个,加固山塘水库5座,拦河坝6座,新增和改造灌溉面积1万多亩。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5年万载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10%,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80.98%。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1亿元,增加值5.03亿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88.20%、94.90%。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实现利税总额1.49亿元,利润0.4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3.72亿元,增长78.64%。 工业园区也在迅速发展。至2005年年底,园区内工业企业4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78352万元,工业销售产值7761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6000万元,实现利税7066万元,从业人员6500人。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建筑总产值3435.60万元,竣工产值3306.90万元。全年共完成施工房屋面积135489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55557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5.40万元,统计口径内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16.90万元,增长75.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5亿元,增长45.4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5亿元,增长69.80%,农村投资3.6亿元,增长40.00%,城镇固定资产中工业投资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30%。投资的重点项目有: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县乡公路建设、国债工程建设、城市电网改造、小水电站建设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人民医院住院大楼落成、新增水力发电0.12万千瓦、水泥生产线6.6万吨/年。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39万元,增长12.60%。其中:县的零售额48384万元,同比增长13.30%,县以下的零售额29655万元,增长12.60%。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9873万元,增长13.49%,餐饮业7761万元,增长9.42%。 个体工商业平稳发展。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5451户,从业人员12942人,注册资金4518万元。本年新增个体户1153户,从业人员2477人,新增注册资金1462万元。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060人。全年城乡私营企业463户,投资者人数1296人,雇工16518人,注册资金49008万元。个私经济上缴的税收991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1.79%。个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