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春市丰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宜春市丰城市统计局 点击:
宜春市统计局 2008-05-07 11:32:43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咬住“全力打造全省最好县市,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努力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增速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0亿元,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2.54亿元,增长22.6%,增幅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4.16亿元,增长11.7%,增幅下降7.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8.80亿元,增长24.2%,增幅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31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国税完成68815.6万元,比上年净增收10442.6万元,增长17.9%,增幅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地税完成36501.2万元,比上年净增收9498.2万元,增长35.2%,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财政完成25849.2万元,增长49.2%。财政总收入中,非税收入7958.9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0%,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2007年,丰城市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6:43.2:35.2调整为21.0:46.3:32.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占经济总量达7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得到初步缓解。2007年,全市从业人员63.9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4.58万人,乡村49.38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9.2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3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4.37万人。当年城镇新增从业人员2.93万人,与上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2.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依然不尽合理,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比重过小;物价上涨较快,尤其是食品类物价的大幅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农业基础不够稳定,农民增收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部分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二、农业 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农业产值23.64亿元,增长15.9%;林业产值1.40亿元,增长9.4%;牧业产值11.78亿元,增长29.3%;渔业产值6.96亿元,增长17.4%。农业商品产值32.82亿元,商品率为74.5%,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今年国家继续加大执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7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5万公顷,减少1.7%;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21万公顷,增加0.05万公顷,增加2.3%;棉花种植面积0.02万公顷,减少0.03万公顷,下降60.0%;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0.04万公顷,减少2.1%。全年粮食总产量86.16万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早稻产量37.81万吨,比上年增长11.5%,二季晚稻产量40.31万吨,增长2.7%;油料作物总产量2.83万吨,增长0.7%,其中花生总产量1.95万吨,增长6.6%;油菜仔0.60万吨,下降17.8%,棉花总产量0.05万吨,增长25.0%,蔬菜瓜果总产量40.12万吨,与上年持平。 林业生产良性发展。积极稳妥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林区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600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积267公顷,幼林抚育16000公顷;生产各种花卉3000万支,盆栽植物500万盆,分别比上年增长900%和25.0%。全年木材采伐量4.81万立方米,增长42.7%,各种竹材采伐量55.20万根,降低59.1%。 牧业生产有增有降。全年生猪饲养量108.10万头,比上年增加31.12万头,增长40.4%。其中出栏68.06万头,增加16.68万头,增长32.5%;年末存栏40.04万头,增加14.44万头,下降56.4%。家禽饲养量为1789.53万羽,比上年减少25.00万羽,下降1.38%,其中出笼1020.54万羽,增加1.88万羽,增长0.2%;年末存笼769.00万羽,减少26.85万羽,下降3.37%。肉类总产量为5.91万吨,增长10.88%。禽蛋总产量2.07万吨,比上年下降5.05%。 渔业生产较快发展。2007年我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为23.50万亩,比上年增加0.68万亩,增长3.0%。水产品总产量8.24万吨,比上年增加0.65万吨,增长8.6%。其中鱼类总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加0.23万吨,增长3.5%;虾蟹类产量0.58万吨,减少0.09万吨,下降13.4%;贝类产量0.10万吨,下降41.2%。珍珠产量24吨,增长26.3%。特种水产品产量为1.90万吨,下降1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50亿元,增长36.2%。全市工业增加值36.50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2亿元,增长32.0%。市属工业总产值完成1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98亿元,增长60.5%;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53.0%。2007年全市原煤产量514万吨,比上年增长1.6%;焦炭23.68万吨,增长7.6%;水泥205.40万吨,下降6.8%;火力发电1054240万千瓦时,增长49.1%; 园区建设不断发展。2007年末,我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落户园区的企业122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已投产的工业企业75家,在建工业企业34家,非工业企业13家。全年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5亿元,增长28.3%。企业投资25.66亿元。增长65.8%。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87.14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园区企业全年缴纳税金60136万元,增长43.0%。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217851万元,贡献税收15034万元。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市建筑业资质等级三级(新标准)以上的企业共26个,完成建筑业产值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利润3095.4万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7.5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