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春市丰城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宜春市丰城市统计局 点击:
丰城市统计局 2004年4月14日 200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三年再造一个丰电,五年再造一个丰城”和“打造全省一流县市,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宏伟目标。这一年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艰苦奋斗,沉着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克服了“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70年不遇的干旱灾害,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丰城市生产总值(即GDP)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增速加快6.2个百分点,是近八年来年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2亿元,增长1.1%,减慢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52亿元,增长29.9%,加快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46亿元增长11.9%,加快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长30.1%,加快15.6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73.2%,加快65.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20.5%,加快5.7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增长9.8%,加快2.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GDP构成中,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4:28:38调整为29:34:37。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不断加大。在二、三产业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3.05亿,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总量的59.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成绩斐然。全市市属企业已有166家已完成改制,改制面为92.7%,累计安置职工2.48万人,占需安置职工总数的88.3%。共盘活企业存量资产4.3亿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优化不显著,经济增长依赖驻丰大企业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难的矛盾依然突出;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二、农业 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4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14.06亿元,增长2.1%;林业产值0.74亿元,增长18.5%;牧业产值6.56亿元,下降3.6%;渔业产值3.14亿元,增长22.8%。农业商品产值16.94亿元,商品率为68.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7.58万亩,比上年减少4.1万亩,下降2.0%;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0.29万亩,减少1.79万亩,下降4.3%;棉花种植面积1.43万亩,增加0.1万亩,增长7.8%;蔬菜、瓜果种植面积31.43万亩,增加2.99万亩,增长10.5%。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减少;蔬菜、瓜果和其他经济作物在调整品种中不断优化品质,提高附加值。全年粮食总产量64.56万吨,比上年下降9.16%;其中二晚产量29.14万吨,下降13.5%万吨,油料作物总产量2.36万吨,下降5.7%,其中花生总产量1.15万吨,增长5.7%;棉花总产量0.06万吨,下降29.6%,蔬菜瓜果总产量40.16万吨,下降2.9%。 林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人工造林8万亩,比上年增长106.7%;幼林抚育6万亩,成林抚育和油茶林垦复各1.5万亩。全年木材采伐量5.6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75.3%;竹木采伐量152.71万根,下降15.2%。 牧业生产有所回落。全年生猪饲养量71.33万头,比上年减少3.17万头,下降4.3%。其中出栏40.89万头,减少3.11万头,下降7.1%;年末存栏30.44万头,减少0.06万头,下降0.2%。家禽饲养量为1920.9万羽,比上年减少5.82万羽,下降0.3%,其中出笼1009.2万羽,减少1.09万羽,下降0.1%;年末存笼911.7万羽,减少4.73万羽,下降0.5%。禽蛋总产量2.01万吨,比上年下降2.1%。肉类总产量为4.47万吨,下降6.8%。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为20.89万亩,比上年增加1.96万亩,增长10.4%。水产品总产量6.39万吨,比上年增加0.54万亩,增长9.2%。其中鱼类总产量5.46万吨,比上年减少0.2万吨,下降3.5%;虾蟹类产量0.13万吨,增加0.1万吨,增长4倍;贝类产量0.07万吨,珍珠产量1.2万公斤。特种水产品产量为1.79万吨,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5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62亿元,增长36.2%;工业增加值15.16万元,同比增长3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0亿元,增长36.3%。市属工业总产值完成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4亿元,增长43.1%;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52.4%。 能源工业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完成产值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工业增加值完成7.11亿元,增长32.6%。煤炭产量339.5万吨,增长49.4%;发电量63.7亿千瓦小时,增长58.1%。 建材工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产值1.95亿元,增长105.3%,工业增加值0.67亿元,增长125.4%水泥产量103.3万吨,增长50.6%。 园区建设飞速发展。2003年末,我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落户园区的企业57家,其中工业企业39家。在落户园区的工业企业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有7家,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2家,投资1000万元—5000万元的有13家,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有17家。全年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增长275.0%,企业投资6.5亿元,增长209.5%。园区工业总产值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4%。园区企业全年缴纳税金4520万元,增长3.1倍。从业人员达到7387人,其中新增就业人员5800人。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全年销售收入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实现利润2.55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58亿元,增长431.9%。企业固定资产64.48亿元,平均每个企业2.58亿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4.31亿元,增长55.0%。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89.6%下降为82.7%。全年新吸纳从业人员2645人,比上年增长13.9%。 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市建筑业资质等级三级(新标准)以上的企业共25个,完成建筑业产值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亿元,企业利润595万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6.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4.8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3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