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赣州市瑞金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9来源:赣州市瑞金市统计局 点击:
2006年,瑞金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新一届市委作出的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重大战略决策,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达6063元,比上年增加706元。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二、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7:29.0:45.3调整为23.6:29.7:46.7。 市场物价小幅上升,市场表现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2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4.1、4.3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均小幅上涨,其中,衣着类上涨0.3%,家庭设备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1.1%,交通和能讯工具类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3%,服务类上涨1%。 财政收入小幅增长,财源结构优化,收入质量提高。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182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23万元,比上年增长8.3%。收入质量明显好转,非税收入逐年下降。2006年,全市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8.5%,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27.4,分别比上年下降了了4和7.1个百分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农业三税增势强劲,分别比上年增长21.6%、38.6%、46.2%。财政支出大幅增长,支出结构得到改善。全市完成财政支出51720万元,比上年增长36.8%,法定支出、重点工程建设、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进一步加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还不稳固,农民进一步增收难度较大;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足,招商引资成效少,企业整体效益不理想;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大,项目资金难到位,部分工程进展缓慢;民间投资少,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制约了经济发展空间;就业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重。 二、农业 2006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点带面,狠抓农村结构调整,强化和引导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36961万元,比上年增长0.84%。其中,种植业产值60777万元,增长2.8%;林业产值4062万元,下降26%;牧业产值42509万元,下降12.3%;渔业产值25894万元,增长13%.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 林业和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快。当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积13005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年末封山育林面积28995亩。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2万元。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9.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9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90%和79.6%。农业生产进一步改观。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全年实际机耕面积14.4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43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8984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5%,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6569万元,增长13.3%。实现出口交货值60288万元,比上年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104.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53万元,比上年增长64.2%。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171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59万元,比上年减亏645万元,亏损面由上年75%减少为今年44.4%,比上年下降25.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6456万元,增长1.8%。工业园建设步伐减缓。至2006年底,入园投产企业32户,比上年增加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1911万元,增长12%,增速比上年减缓10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11家,全年有合同额26075万元,同比增长66.2%,其中新签订21272万元,占总合同额81.6%;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0545万元,增长26.3%,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69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8%;工程结算利润达1582万元,比上年增长7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我市加强对建设项目管理,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往年投资规模。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74799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15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8.4%。投资的主要特点(房地产投资除外):一是投资结构仍保持二产为主。完成投资41301万元,占投资总额69.3%,其中制造业完成26027万元,占投资总额43.7%。二是投资类型以内资为主。投资总额中内资52476万元,占投资总额88.5%,港澳台投资6345万元,占10.6%,外商投资只占0.9%。其他投资比重占主导。三是以国有控股为主。国有控股完成投资额35733万元,占59.9%,私人控股14043万元,占23.6%,港澳台商控股9045万元,占15.2%,外商控股800万元,占1.3%。四是以新建项目为主。投资总额中新建项目完成投资55374万元,占93.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6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异常活跃,特别农村市场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2.2%,比上年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55321万元,增长9.0%;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1216万元,增长15.4%,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02599万元,增长12.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99万元,增长15.8%;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1521万元,下降3.8%。从销售方向看,消费升级态势比较明显,饮食、居住、旅游等新的消费势态持续升温。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卖店销售趋旺。 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全年签约外资项目11个,比上年减少4个;签约外资22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0%;实际利用外资325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9%;签约内资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8个,签约资金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实际进资14.67亿元,增长7.5%;完成出口创汇7289万美元,增长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