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株洲市攸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3来源:株洲市攸县统计局 点击: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165.6亿元,其中年内竣工投产22个,开工建设36个,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有8个,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有12个,总投资94亿元,其中投资61亿元的煤电一体化一期工程完成土地平整;投资2.45亿元的桐坝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已动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网朱公路攸县段路面工作进展顺利;投资3.4亿元衡炎高速攸县段路基工程接近尾声;投资8000万元的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 五、贸易、旅游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6亿元,增长26.4%。县级零售额18.13亿元,增长26.5%;县以下的零售额19.83亿元,增长2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34.04亿元,增长25.3%;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1.87亿元,增长19.9%;限额以下及个体户贸易业完成32.17亿元,增长25.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完成3.12亿元,增长37.6%;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0.8亿元,增长28.6%。居民消费质量提高,消费内容日趋多样化,轿车、电脑、高档彩电、数码相机、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明显增加。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标准,全年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亿元。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年底开园挂牌。白龙洞、宝宁寺、仙人桥,仙境乐园等景点企业继续完善内部经营管理,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景点、宾馆、门市部等60余家旅游企业进行重新评定“旅游诚信接待单位”。《酒埠江风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开发项目。 外资外贸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完成注册合同外资4000万美元;验资注册到位外资2291万美元;利用境内资金9亿元人民币,增长82.8%;实现进出口总额25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年末全县交通运输和邮电信业实现增加值7.92亿元,增长11.7%,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16.7%,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实现货物周转量7.14亿吨公里,增长17%,实现旅客周转量10.67亿人公里,增长11.5%。 邮电通信稳健发展。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亿元,增长2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2亿元,增长21.4%。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累计固定电话用户12.5万户,其中小灵通电话用户1.5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44万户,增加5.45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1200万元,增长26.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709万元,增长25.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5.6%。 支出结构得到改善。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08216万元,增长46.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9882万元,增长47.6%;教育支出22322万元,增长49.7%;医疗卫生支出7351万元,增长1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47万元,增长45.99%;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320万元,增长8.2%。 金融市场形势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49亿元,增加9.72亿元,企业存款8.45亿元,增加2.4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14亿元,增加0.19亿元;中长期贷款5.55亿元,增加1.13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县保费收入1.51亿元,增长4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21亿元,增长31%;人身险保费收入1.3亿元,增长42.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86亿元,增长25%。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0.71亿元,增长22.4%;财产险赔款支出0.15亿元,增长40%。 八、教育与科技 教育持续良性发展。2008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3所,其中中学37所,小学176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76144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66285人;年末全县教师数6005人;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12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分别为100%和100%,本科达线人数1514人,比上年增加99人,增长7%,本科达线率为23.6%,比上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 科技发展效益明显。大力推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科技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全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8亿元,增长76.5%,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0.11亿元,增长46.97%。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人;专利申请821件;授权专利29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亿元,增长15.4%。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4.5亿元,增加值1.93亿元,分别增长31.5%、32%。 九、文体与卫生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一所,博物馆2所。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开放各类档案1990万卷。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8.0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年内举办了“为奥运奔跑”的环城跑接力赛,办了“为奥运喝彩”的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健康生活 生活健康”为主题活动的全县职工乒乓球赛和职工男子篮球赛。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55个,其中:医院 卫生院38个;全县共有病床床位167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拥有635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55人;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62.16万人。 十、资源与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建设占用耕地30公顷,其中开发区占用耕地10公顷,生态退耕20公顷。年末耕地为41.72千公顷。人均水资源218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339毫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65亿立方米。年总用水量6.9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709立方米。 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我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城市人均绿地面积2.1平方米。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8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56.76%。年末全县自然环境保护区5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834公顷。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降低。200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68.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全县城镇人口24.6万人,增长2.3%;城镇人口比重为3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公安户籍户数)为21.68万户;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为76.99万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户籍)8762人,出生率为11.38‰;死亡人口(户籍)4686人,死亡率为6.03‰;人口自自然增长率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