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三门峡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24来源:三门峡市统计局 点击: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多策并举,科学应对,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整体经济企稳回升,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0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6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70.84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81.46亿元,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31912元,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4∶66.9∶24.7变化为8.1∶66.3∶25.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9%。其中,食品类比上年下降0.4%。食品类中,肉禽及制品比上年下降14.2%,粮食和鲜菜分别比上年上涨3.7%、24.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0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低于省定4.6%的控制目标。 二、农业 全年粮食产量62.78万吨,比上年增产2.1%;烤烟产量3.91万吨,比上年增产11.5%;棉花产量2234吨,减产14.8%;油料产量30839吨,减产10.1%。肉类总产量7.55万吨,增长5.1%;禽蛋产量4.70万吨,增长5.4%;牛奶产量3.41万吨,增长19.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农用拖拉机3.88万台,增长9.0%;农用运输车5.75万辆,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3.03亿千瓦小时,增长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4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0.3%,重工业增长13.7%,轻、重工业比例为6.1∶93.9。产品销售率为99.3%。 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4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4.80亿元,增长12.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2.77亿元,增长17.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7.72亿元,增长2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7.38亿元,增长3.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5.60亿元,增长1.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19亿元,增长28.1%;非金属矿采选业11.88亿元,增长6.2%;专业设备制造业9.41亿元,下降6.4%;饮料制造业5.45亿元,增长0.7%;金属制品业5.36亿元,增长22.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长6.5%,氧化铝增长15.0%,铝(电解铝)增长44.0%,黄金增长17.3%,铅增长37.4%,铜增长14.2%,化肥增长4.4%,铝材增长2.0%,发电量下降5.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回落17.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26.17亿元,增长6.1%,回落3.5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控股工业利润11.76亿元,增长45.2%;集体控股工业利润50.86亿元,增长14.2%;非公有制工业利润63.55亿元,下降4.1%。分行业看,34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十位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8.15亿元,增长17.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81亿元,下降40.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54亿元,增长4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27亿元,增长0.2%;非金属矿采选业4.61亿元,增长36.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4亿元,下降2.9%;专用设备制造业1.84亿元,增长7.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7亿元,增长32.0%;金属制品业1.46亿元,增长11.5%;塑料制品业1.41亿元,增长2.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31亿元,比上年增长85.5%;实现税金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增速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467.57亿元,增长35.7%,增速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75.16亿元,增长51.7%;农户投资10.57亿元,增长17.2%。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民间投资280.48亿元,增长46.0%;港澳台商投资11.83 亿元,增长3.1%;外商投资6.64亿元,增长122.6%。第一产业投资18.01亿元,增长96.5%;第二产业投资290.69亿元,增长19.6%,其中工业投资290.57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投资158.86亿元,增长72.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50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住宅投资19.17亿元,增长36.1%。商品房施工面积316.53万平方米,增长16.0%,其中住宅246.78万平方米,增长19.9%。商品房竣工面积61.72万平方米,增长21.1%,其中住宅51.99万平方米,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面积67.07万平方米,增长5.3%,其中住宅61.59万平方米,增长0.9%。商品房销售额15.50亿元,增长71.1%,其中住宅12.80亿元,增长47.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城乡看,城市、农村并驾齐驱,共同发展。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4.20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7.55亿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5.27亿元,增长18.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65亿元,增长23.9%;其他行业零售额2.83亿元,增长13.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30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3.8%。其中,出口总额80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8.2%;进口总额49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倍。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8个。合同利用外资1258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6.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63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2795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公路旅客运输量3281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公路货运周转量50.2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6%;公路旅客周转量15.2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邮政业务1.54 亿元,增长22.5%;电信业务15.01亿元,增长8.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7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6.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23.66万户,普及率为55.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4部/百人。 年末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46家,比上年增加 7家;旅游景区(点)24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点)7处, 4A级以上景区3处;旅游星级饭店23家,星级餐馆2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79.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6053人次,增长17.3%;接待国内游客975.87万人次,增长38.6%。旅游总收入54.84亿元,增长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