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娄底市娄星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4来源:娄底市娄星区统计局 点击: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一年,我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实施“三化四区”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在思路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突破,在作风上求实干,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和奋力拼搏,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国民经济呈快速发展势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我区经济增速加快。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区GDP(包括开发区)为8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是近2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亿元,下降3.3%;第二产业增加值51.90亿元,增长31.7%;第三产业增加值25.81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比从去年的5.4:52.2:42.4调整为4.3:63.9:31.8,三次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业优势明显突出。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20083元,比上年增加6486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区经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还比较突出;区属企业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依然薄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困难多,压力大,特别是商贸流通企业债务剥离难,且租赁时间长,改制攻坚任务还非常艰巨;农业市场应变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基础不牢;由于第二产业中钢铁业飞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中下降幅度较大;新的支柱居乐业财源不多,财政增收空间有限,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包括开发区)47178万元,同比增长10.40%。其中:农业21564万元,同比增长14.51%;林业643万元,同比增长0.50%;牧业21000万元,同比增长4.30%;渔业2615万元,同比增长1.72%。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0.01%。主要农产品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69457吨,同比增长15.80%;油料1406吨,同比增长0.94%;茶叶1050吨,同比下降2.70%;水果12764吨,同比增长5.41%;出栏肉猪16.5万头,同比减少0.63%;出栏牛0.70万头,同比增长8.30%;出栏羊1.60万只,同比增长9.60%;水产品产量3700吨,同比增长5.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6.22亿元,同比增长3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8.93%,拉动GDP增长18.6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1亿元,同比增长36.9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发电量1230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4.2%,生铁327.80万吨,同比增长76.4%,钢343.81万吨,同比增长52.7%,钢材328.98万吨,同比增长51.0%,焦碳128.99万吨,同比增长47.7%,机制纸2930吨,同比增长6.2%,液压件41607件同比增长119.0%,煤气4160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全年达到107.7%。 建筑业有所回落。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49亿元,同比下降6.00%。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0家,实现利税1.34亿元,增长8.90%。实现利润789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74万平方米,下降35.45%,竣工面积61.64万平方米,下降32.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2004年,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下, 全社会固定总产投资44.89亿元,同比下降5.23%,其中: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6亿元,同比下降5.50%;农村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1.82亿元,同比增长1.68%。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0.34亿元,同比增长78.27%;更新改造投资27.51亿元,同比下降22.64%;房地产开发投资3.98亿元,同比增长9.30%。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44公里通乡公路、14.2公里通村公路的水泥路面硬化及10条总长为5035米的小街小巷硬化、亮化、美化配套改造。列入重点改造项目的茶园卫生院、万宝敬老院、小碧敬老院相继投入使用。民乐安居小区(世纪花园)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区人民医院综合楼竣工。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年度任务。国际红十字会和欧盟组织援建的458口生态旱厕全部落实。新建农村沼气池650个。40200亩造林和补植任务通过了省里验收。双江水库输水隧洞开挖至1370米,库区房屋征用及移民安置基地测量、规划、批报工作完成。恩口煤矿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在国家发改委立项。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商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活。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5亿元,增长16.81%。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19.47亿元,同比增长16.99%;农村市场日益活跃,完成零售额1.28亿元,同比增长7.45%。分行业:批发零售业18.98亿元,同比增长17.37%,餐饮业1.66万元,同比增长11.87%,其他0.11亿元,同比增长7.36%。流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先进的营销方式被逐步引进,各类特色化专业化较强的连锁店、超市、品牌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物价稳定。2004年全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6%,其中:食品价格为104.7%,衣着价格为99.4%,家庭用品及设备价格99.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99.7%,交通和通信价格10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103.7%。 六、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趋向合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819万元(剔除学杂费退库1885万元),同比增长16.05%,财政支出19800万元,同比增长30.56%。金融机构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407万元,比年初增加22327万元,各项贷款54743万元,比年初增加13454万元。 七、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1.6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37万人,女性人口20.22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人口25.57万人,农业人口16.02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3.41‰。年末全区在岗职工总人数64831人,比上年下降1.2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18.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154元,增长18.28%。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8元,增长5.4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154元,同比增长10.50%。消费支出结构趋向合理,其中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为631、871、392和789元,分别增长11.89%、-50.98%、67.60%和5.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19元,比上年增加390元,同比增长13.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1元,增长18.11%,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分别为123、236和368元,分别增长0.39%、0.04%和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