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定安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5来源:定安县统计局 点击:
定安县统计局 二00五年六月十五日 2004年,县委县政府继续推行“强农、重工、兴旅、活商”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城、两区、三张牌”的思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显著成果,“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新型产业发展定位已初现雏形。今年我县经济在畜牧业遭受禽流感影响,工业一些企业出现停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整体减缓,但仍以稳健、较快的速度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劳动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稳健、较快增长,但经济增长有所减缓。初步核算,全县GDP完成1315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989万元,增长1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146万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39452万元,增长7.9%。 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提幅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减弱。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6%,比上年减少1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4%,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变化,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强农、重工、兴旅、活商”的总体发展思路下,突出了以“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新型产业发展定位。2004年,全县新增工业企业和新投产企业3家,产值634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8.3%。在列入规模以上独立核算的13家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12家,比上年增加3家;亏损企业1家,同比减少3家。全县全年盈利企业盈利额10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7%;亏损企业亏损额55.9万元,同比减亏45.5%。产品销售收入17179万元,增长133.60%;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5659元/人,增长53.4%。 农业生产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增幅提高。2004年,全县第一产业增长13.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9%,分别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工业生产起伏较大;旅游、投资对GDP增长拉力较小;金融保险、房地产、批零餐饮和建筑业发展缓慢;人口、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加快增长,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良性发展。一年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出现新的倾斜,以热带高效农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变为热带高效农业和畜牧业并举发展的新局面。2004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13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农业增加值71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同比分别提幅3.9%和1.3%。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5万亩,产量8.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2%和增长5.1%。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9万亩,产量7.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4%和增长10.7%。全年瓜菜种植面积9.8万亩,产量11.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2%。全县水果种植面积5.4万亩,产量2.6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0.4%和增长5.9%。 畜牧业加快发展,对一产业增长拉力加大。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一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一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农业种植业。全县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5565万元,增加值218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1%和12.9%。畜牧业产值占一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9.0%提高到31.3%;对一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也由上年的29.6%提高到30.0%。2004年,全县生猪出栏量16.3万头,增长24.2%;牛出栏量2.2万头;禽类出栏量511.4万只,增长2.9%。全县肉类总产2.5万吨,增长16.4%。 渔业生产有所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5万亩,水产品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12.0%。 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年末热带经济作物到达面积17.1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6.7%。在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中,干胶产量3509吨,比上年增收598吨,增长20.5%;胡椒产量820吨,比上年增收172吨,增长26.5%;槟榔产量2637吨,增收584吨,增长28.4%。 人工造林稳步发展。全县新增人工造林面积3.64万亩,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8.22万亩,比上年增加3.44万亩,造林产值777万元。全县森林到达面积71.40万亩(含人工林、四旁林、灌木林),森林覆盖率达40.04%,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全县联合收割机拥有量由上年的2台增加到8台,机动脱粒机拥有量由上年的4303部增加到5060部,增长17.6%。化肥施用量4.2万吨,增长3.6%。农村用电量1223.3万千瓦时,增长27.5%。全县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工业增加值11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6%。按轻重分,全县重工业增加值1486万元,增长46.7%;轻工业增加值7130万元,增长18.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2257.4万元,增长2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19万元,增长2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296.9万元,增长57.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442.7万元,增长54.4%。 在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有:供电量6515.6万千瓦时,增长16.2%;自来水243万吨,增长22.1%,水泥10.1万吨,增长4.1%;服装758.7万件,增长47.4%;菠萝罐头2763吨,增长514%;晕车贴262万盒,增长75%;生鱼片(含条冻鱼)2544.6吨,增长58.5%;皮制手套39.4万打,增长20.4%。下降的有:糖16577.3吨,下降0.8%;牙膏411万支,下降2.4%;发电量725.8万千瓦时,下降33.4;砖1433万块,下降37.2%。 近年来,塔岭工业新区道路、水、电等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新区工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制造以及日用化学、制药、光牒等一系列工业生产 线。2004年,塔岭工业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905.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1.3%。 建筑业增长回落。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481万元,比上年增长4.4%,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减少1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万平方米,增长2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5625万元,增长20.1%。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1530万元,第二产业11314万元,第三产业12781万元,分别占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的5.9%、44.2%和49.9%。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资金(含国债资金)10658万元,增长53.9%;国内贷款2161万元,增长133.9%;自筹资金8221万元,下降10.5%;其他资金4345万元,增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