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定安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5来源:定安县统计局 点击:
定安县统计局 (2004年2月18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强农、重工、兴旅、活商"的总体发展思路,及时推出"一城、两区、三张牌"的经济发展新举措,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新型产业发展定位。今年我县经济在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取得新的突破,全县国民经济增长走在全省前列,经济增长贡献发生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实现稳步、快速增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39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16万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17720万元,增长26.4%;第三产业36668万元,增长9.2%。 从经济增长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2.9%,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30.69%;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6.41%。第二产业贡献率今年首次超过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跃居第二位,第一产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但今年有所减弱。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2.7%下降到52.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13.6%上升到15.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3.7%下降到32.1%。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据列入财务统计的13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3.07%,比上年提高20.5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89.2万元;实现利税685.5万元,增长186.9%;产品销售收入17614万元,增长54.7%;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6289元/人,增长47.7%。农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县农业产出综合物价指数103.61%,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形成产供脱节,企业开工不足,生产和效益有待提高;三条经济带和三大经济板块虽发展较快,但围绕工业做大农业仍需加强。 二、农业 农业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年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87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9516万元,比上年增长9.6%。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利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自主调整意识不断提高,在注重产出的同时,着力提升品牌效应,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牧产品、橡胶、胡椒等产品均取得较好的效益。 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协调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12万亩,产量8.18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02%和5.61%;水果种植面积5.39万亩,产量2.71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0.21%和14.27%;全年瓜菜种植面积8.77万亩,产量10.51万吨,比上年减少6.2%和增长4.4%。其中,毛瓜、苦瓜、丝瓜、豆角、圣女果由于注重品牌效应,加强田间科学管理,使其延长收获期,加上价格较好,效益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糖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增长较快。畜牧业历年来在我县农业经济中是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为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全年全县生猪出栏量13.07万头,增长12.3%;牛出栏量2.22万头,增长12.4%;禽类出栏497万只,增长7.8%。其中肥猪出栏量增幅高于全省各市县。全县肉类总产2.13万吨,增长9.5%。 全县涌现了大批规模养殖户。今年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户382户,比去年增加17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1.23万头,比上年增加0.34万头,增长37.8%。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户22户,比上年增加10户,增长45.4%。目前在建的年产1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基地3个。 渔业生产取得快速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39万亩。全县水产品产量0.36万吨,比上年增长33.5%。 热带经济作物取得良好的收益。年末热带经济作物到达面积14.69万亩,比上年增加2.09万亩,增长16.6%。在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中,橡胶干胶产量2911吨,比上年增收356吨,增长13.9%;胡椒产量648吨,比上年增收61吨,增长10.4%。 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7万亩,比上年增加0.45万亩,造林产值111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35.98%,比上年提高3.9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排灌机械动力0.45万千瓦,增长53.8%;拖拉机1411台,增加513台;农用载重汽车108辆,增加59辆,化肥施用量4.04万吨,增长35.5%。农村用电量958.6万千瓦时,增长8.4%。全县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1.2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376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314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55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10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6.3%和60.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775万元,下降9.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2749.4万元,增长404.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3584.6万元,增长18.8%。 工业招商引资和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由于被我省优惠的投资政策和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多家省外企业纷纷落户塔岭工业开发区。新增工业企业,如菠萝加工厂、晕车片厂、皮革手套厂、淀粉加工厂、果蔬脆片厂等企业生产正常。全年新增投产企业和被盘活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975.6万元,占全部产值的41.4%。 因地制宜,依靠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县三条经济带和三大经济板块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统计,全县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农副产品加工和制造企业5家,全年完成产值6178.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工业增加值1935万元,增长14.4%。 在主要工业产品中,制糖、水泥、水产品加工、服装、皮革制品等产品快速增长。食糖18195.5吨,增长38.2%;水泥9.71万吨,增长21.3%;皮革手套33万扎,生鱼片(含条冻)684吨,增长564.1%;自来水198.7万吨,增长1.8%;槟榔牙膏359.3万支,增长20.85%。镭射唱片600万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