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常德市桃源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4来源:常德市桃源县统计局 点击: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主攻做大产业、做大企业、做大城镇,抓重点、突难点、攻亮点,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预计)533845万元(现行价),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28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27815万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88750万元,增长5.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1.4%、23.4%和35.2%调整为39.9%、24.7%和35.4%。200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别继续扩大,县乡财政收入增长慢,乡村两级负债严重,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保持适度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338720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151075万元,增长3.6%,林业产值9230万元,增长12.9%,牧业产值156631万元,增长3.9%,渔业产值21784万元,增长8.2%。 2002年,由于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影响,苎麻、甘蔗、药材、茶叶、水果等增幅较大,粮食、棉花、油料等减产。 年末封山育林面积35万亩,全年共造林2万亩,四旁植树400万株,完成楠竹低改和垦复14万亩,退耕还林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57.4%。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木材采伐2.82万立方米,减少41.5%;竹材间伐488.9万根,增长24.5%;油茶籽7636吨,增长2.7%;油桐籽745吨,减少43.5%。我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 畜牧业生产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45.4%。 全年淡水养殖面积13.84万亩,水产品产量32302吨,增长5.8%,其中,鲜鱼产量30875吨,增长10.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绩。2002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3760万元,完成投工916万个,移动土石方979万立方米,处理病险水库114座,整修山塘5000口,堤垸除险45处,渠道防渗70公里,清淤2200公里,恢复水毁工程35处,解决了1.3万人饮水困难,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1万千瓦,拖拉机2544台。全县化肥施用量137654吨,下降0.9%,农药施用量1391吨,增长36.8%。农村用电量10112.7万千瓦小时,增长3.7%。 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045709万元,比上年增长9.0%,实现销售收入985108万元,上交税金9649万元,实现利润20104万元,出口创汇20672万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2年,全县工业生产继续以优化资本结构、推进技术改造、激活存量资本为突破口,把改革与改组、改造与解困相结合,全面推进“两个置换”举措,使我县工业生产焕发了新的生机,工业经济逐步走出困境,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现行价)48354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544万元,增长26.6%。在规模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产值18402万元,增长38.3%;集体工业产值46000万元,16.2%;股份合作企业产值19374万元,增长22.2%;股份制企业产值34776万元,24.9%;其他工业产值9992万元,增长9.6%。实现销售产值129959万元,产销率101.1%,比上年增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完成税金2518万元,下降14.6%,实现利润726万元,增长35.9%。企业亏损面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减少29.0%。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对我县经济总量和财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县工业产值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25家,其中超过5000万元的4家;税收过5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4家,其中过100万元的有7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5种,减少的3种。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9家,完成产值26722万元,实现利润800万元,房屋施工面积380974m2,房屋竣工面积286533m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2002年,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6553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44974万元,增长52.5%;集体经济单位完成20516万元,增长2.0%;个体投资完成50925万元,增长8.6%。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0624万元,更新改造投资3750万元,房地产开发600万元。 全年国有单位新增固定资产8879万元,竣工房屋面积4.14万m2,其中住宅2.52万m2。新增的主要能力及效益:汽流棉纺生产线1.5万绽,淀粉糖浆2万吨,罐头产量5000吨,高等级公路34.84公里。 四、交通邮电 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年末拥有机动车辆总数达21860辆,比上年增长22.4%,拥有船舶135艘。全社会客运量36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617万人公里,货运量510万吨,货运周转量36100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349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212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出口函件256.5万件,减少18.9%;出口长途电话611万次,增长15.8%;国际长途5461次,减少24.1%;港澳台长途11570次,减少28.5%;报刊杂志期发数4.83万份,减少19.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30479户,净增16550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97504户,移动电话29948户,互联网用户3586户,程控电话交换机142215门。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2年,我县零售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25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按经济类型分,公有经济93261万元,增长16.2%;非公有经济137989万元,增长2.4%。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6519万元,增长2.8%;餐饮业零售额45605万元,减少1.2%;其他行业零售额39126万元,增长19.0%。按城乡分,县城零售额117371万元,增长10.9%;县以下零售额113879万元,增长4.3%。大型超市已成为我县零售市场的亮点。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稳定。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4067万元,其中,综合市场成交额16667万元,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9747万元,工业消费品市场成交额7653万元。年末实有各类市场61个,其中,综合市场49个,农副产品市场8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个。 据工商部门登记,年末有证个体工商户12350户,从业人员13532人,完成产值728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71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