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牡丹江市宁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5来源:牡丹江市宁安市统计局 点击:
宁安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8日 2005年,宁安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复杂多变的各种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以改革调整优化结构为动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2.4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3.3亿元,同比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2亿元,同比增长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价)9018元,比上年增加18.8%。 从产业结构上看,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32.0%、34.2%、33.8%。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工业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10.9亿元,可比价增长8.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95元,比上年上升9.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亿元,增长10.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6亿元,上升2.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2万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8.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2万公顷,同去持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6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为4.5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为1.9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为0.05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为0.2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达52.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0%。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9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全年水产品产量达0.6万吨,下降4.8%。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3公顷,新育苗面积154亩,全年完成抚育采伐面积2253公顷,出材42505立方米。 全市年末机械总动力达34.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23700台。化肥施用量(折纯)20131吨,同比下降0.5%,农村用电量781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9.7万元,同比增长14.1%;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2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利润总额2212万元,税金4017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000万元。亏损企业户数14户,比上年增加5户。 建筑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95.7%。施工面积8.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建设领域积极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镇住房改革步伐。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0%。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0.5亿元,安装工程投资0.9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2.3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9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周转量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铁路7.5亿吨公里,增长5.6%;公路2.3亿吨公里,增长30.6%;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8%。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比同期增长7.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3亿元,比同期增长12.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7亿元,比同期增长8.8%;餐饮业零售额2.8亿元,比同期增长12.0%;其他行业零售额0.6亿元,比同期增长20.0%。全市集市贸易商品成交额达2.6亿元。 市场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3.8%;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升2.5%。 七、对外经济 2005年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达74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3%。其中出口创汇74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6%。 全年实际利用域外资金792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4%。 旅游业继续稳定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25.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创造旅游收入7900万元,同比增长14.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2190万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155万元,比上年增长8.5%,地方财政支出35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 金融运行形势较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1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亿元,比年初增加1.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2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全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亿元,比年初减少0.6亿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0.7亿元。比同期减少0.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5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4所,普通中学在校生为26745人,比上年增加566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为1997人,比上年增加1182人;普通小学140所,比上年减少30所,在校生为24537人,减少133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为36人,比上年增加3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为3237人。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共有专职文化事业机构19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0%。电视发射机4部,电视人口覆盖率98.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00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下同)27个,病床床位1058张,卫生技术人员1659人,其中执业医师4033人,注册护士34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市共举办市级各类运动会15次,参加人数约1万人,经常参加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