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牡丹江市东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5来源:牡丹江市东宁县统计局 点击: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三年再造东宁”的起始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鼓劲,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坚持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全县经济在高位平台上继续走高,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十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经济增势强劲,增幅又创新高。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44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3%,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877万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556万元,比上年增长2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7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99元,比上年增长23.2%。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贡献率为27.1%;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9.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4.9:20.5:54.6变化为2005年的22.6:21.8:55.6。 “十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超出“十五”计划目标2.6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8%,比上年低4.5个百分点,市场物价总水平趋于平稳。其中,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医疗保健、服务及居住分别上升1.2%、2.4%、0.5%、0.5%、7.9%;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分别下降4.7%、0.5%;交通和通讯类工具类持平。 财税收入高幅增长,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全口径一般预算收26101万元,同比增长62.9%。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87万元,增长79.5%;地方财政支出25923万元,增长35.3%。税收形势较好。全年完成工商税收24757万元,比上年增长76.1%。其中:国家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15698万元,增长63.6%,地方税收收入8059万元,增长80.6%。十五”期间,全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为22.5%,高于“九五”时期13.6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我县历史上的最高增幅和增量,是2000年的2.8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总量小,竟争力不强;缺少立县型工业大项目,工业比重低;外经贸发展存在不稳定性;边境旅游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服务业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5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961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实现增加值59877万元,比上年增长22%。2005年农业总产值完成81668万元,比上年增长32.6%。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54553吨,比上年增长35.9%,创我县历史粮食生产最高产量。黑木耳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达3.9亿袋,黑木耳产量达到1247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2.5%、43%。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产值11974万元、增长37.6%。年末大牲畜存栏38717头,比上年增长14.4%。肉类总产量6820吨,比上年增长25.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拥有农用拖拉机7732台,增长0.2%。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937吨,增长4.3%。农村用电量3932万千瓦时,增长4.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39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工业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43084万元、工业增加值53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5%、2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2588万元,实现增加值34595万元,分别增长32.1%、57.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2%,比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已由年初的29户增至35户。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6574万元,比上年增长32.2%;产销率为96.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实现利税总额12944万元、利润总额68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2%、212.6%。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244万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利税总额478万元,增长42.4%。全县房屋施工面积7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3%;其中住宅23.7万平方米,增长114.1%。房屋竣工面积21.6万平方米,增长67.4%;其中住宅13.7万平方米,增长9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扩大。全县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7355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增幅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4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0.9%。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26429万元,比上年增长6.3%;民间经济完成投资80926万元,增长65.7%,民间投资成为我县投资的主力军。在民间投资中集体经济投资1318万元,下降20.7%;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69163万元,增长86%;私营经济投资251万元,下降96.3%;外商投资3283万元,增长31.3%。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22547万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3.4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24.1%,比“九五”时期低0.3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B2312>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03万吨,比上年增长6.8%。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190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9%。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22万人,增长2.8%。完成旅客周转量1296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实现10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比2000年增长84.9%。年末电话用户65925户,下降0.4%。其中,城镇电话用户39480户,增长4.1%;乡村电话用户26445户,下降6.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0514户,新增17317户,增长32.6%。年末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083户,增长28.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带动下,住房、通讯服务、娱乐、旅游等消费热点逐渐形成,县城购物环境不断改善、假日消费持续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进入“十五”以来首次两位数的增长,增幅创近几年来新高。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20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县以下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49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餐饮业零售额104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他行业零售额133万元,比上年增长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