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黑河市五大连池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5来源:黑河市五大连池市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为首要任务,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为根本任务,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工作准则,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宏伟目标和市委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和矿泉旅游兴市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6453万元(全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97918万元、12510万元、560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2%、7.1%、10.3%。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853元,增长4.4%。 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小,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二、农业 2005年,全市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使我市农业经济增长加快。全市(统计口径)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207万元,同比增长18.8%。农业产值实现75374万元,同比增长22.1%。粮食总产达260324吨,同比增长7.3%。 林业经济在国家几年来“天保工程”政策影响下,转变经营理念,加大了育林及林木抚育的工作力度,使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林业产值16184万元。 在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政策的引导下,畜牧业发展势头仍很强劲,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5001万元,同比增长25.4%。大牲畜存栏39364头,同比增长11.6%。其中奶牛存栏7138头,同比增长9.3%。 渔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渔业产值2928万元,同比增长12.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好转。全市农村用电量达45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0.3%。化肥施用量(折纯)10445吨,同比增长2.5%。 三、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我市坚持走“以企兴市”的发展道路,结合东北工业区改造契机,努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我市工业经济也因此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工业增加值实现3517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47万元,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470万元,同比增长0.3%。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发展。我市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投入力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05万元,同比增长11.3%。 四、贸易与物价 2005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出现强劲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35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937万元,餐饮业零售额1198万元,同比增长9.8%、15.0%。外贸进出口额实现486万美元,同比增长174.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5年,我市的交通运输业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保证了全年交通运输业总量的平稳发展。全年我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385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9.0%。公路运周转量11772万吨公里。交通邮电业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实现12020万元,同比增长14.0%。年末城镇电话用户7965户,乡村电话用户30819户,移动电话用户50000户,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到2636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山口湖被评为AA级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依托风景名胜区,旅游配套服务产业有了新发展,旅游文化进一步丰富。 六、财政、金融 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收入2304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地方财政一般支出27715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8.8%。 金融保险业稳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874万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储蓄存款172245万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51362万元,同比下降14.8%。其中,农业贷款实现36307万元,同比增长9.6%。全年保费收入3891万元,同比增长33.3%。 七、教育 科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设有高级中学1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所,普通中学30所,小学95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5人,小学专任教师144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3802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4704人。 八、文化与卫生 文化艺术、广电新闻、卫生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业余文工团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0千册,有线电视节目增至28套。人民广场和带状公园及青山公园、体育场进一步改善,为人们提供适宜的休闲和文体活动的场所。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我市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6个,乡村卫生技术人员1094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低速增长。2005年年末全市总人口345240人。其中:城镇人口69432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0.1%;乡村人口275808人,所占比重为79.9%。男性人口180095人,占总人口比重52.2%;女性人口165145人,所占比重为4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 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25167人,同比下降4.1%。工资总额22094万元,同比增长5.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87元,同比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00元,同比增长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