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昌市宜都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宜昌市宜都市统计局 点击:
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83所,在校学生4.64万人,在岗教职工2878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1.89万人,初中在校学生1.59万人;小学、中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7.8%、96.1%。全市各类学校校舍面积有43.67万平方米,其中有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5.15万平方米,占11.8%。 九、文化卫生体育 全市有文化馆(站)指导的基层文化示范点150个、文化户3326个;市级主要文化产业单位全年接纳观众(参观)31.2万人次,有馆藏图书10.7万册;由文化部门组织创作的曲艺、书法、摄影、文学作品有33件(项)获省以上专业赛事奖。 广播综合覆盖率93.01%,电视综合覆盖率92.07%。 全市有卫生机构444个、床位1074张、卫生技术人员1822人。按人口计算的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12个;拥有床位2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人,其中拥有医生数为17人。 全年体育场地开放使用4320场次;举办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活动10次,参加活动2万余人次;各类学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8.4%。全年获得省以上运动奖牌29块,其中金牌6块。 十、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为143915户,户籍总人口为392699人,比上年末增加743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00036人,女性19266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9%、49.1%。在总人口中,18岁年龄以下人口为59466人,占15.1%;18—35岁人口92051人,占23.5%;35—60岁人口174418人,占44.4%;60岁以上人口66764人,占17.0%。全年人口变动中,出生2102人,出生率为5.36‰,死亡1891人,死亡率为4.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4‰;全年人口机械变动情况为:迁入2546人,迁出2042人。 自然年度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8.48%。 全社会从业人员19.9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70万人,第二产业5.39万人,第三产业6.87万人;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城镇就业人员4.64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5.32万人。 全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85元,增长10.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59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9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491元,增长10.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2元,增长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65%。 城镇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为10653元,增长17.5%;其中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0744元,增长8.3%。 全市有2.58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88万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1.1万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0.9万名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1.91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其中有3769名职工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失业金429万元。职工各项保险待遇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为100%。10个乡镇都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2.89%;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9万人,积累基金2149万元。 全市有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262人;有优待优抚对象8190户。全年有5659户、16099人享受城市低保;农村定期救济4760户、10305人,其中有2943户、8488人享受农村特困救助。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22个,床位1564张,收养各类人员1405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新增耕地面积1395亩;年内减少耕地2445亩,其中生态退耕1496亩。年末耕地资源总数为34.22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3.56万亩,其中水田11.45万亩,旱田12.11万亩。 全年水资源总量99191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52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042.7毫米。 非金属矿藏资源储藏量64917万吨,煤炭蕴藏量5792万吨。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0.5万亩,零星植树118万株。森林蓄积量为18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4.6%。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 规模工业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8.5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81.81万吨,增长6.8%;汽油1163吨,增长28.1%;天然气518万立方米;电力15.37亿千瓦时,增长28.6%。规模工业产值单耗1.4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4.3%。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含Ⅱ级)标准。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污染。 城镇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2.00万吨/日,用水普及率为100%,燃气普及率为98.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1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95%。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9.2万亩。 全年工矿企业安全事故20起,其中死亡15人;工矿安全事故直接损失额129万元,上升43.3%。 全年共发生道路安全事故94起,死亡22人;交通事故直接损失额17万元,下降34.6%。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普查资料核算;其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